doc文档 怎样看待“核心期刊”

专业资料 > 经营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档预览
6 页 0 下载 11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怎样看待“核心期刊” 第 1 页 怎样看待“核心期刊” 第 2 页 怎样看待“核心期刊” 第 3 页 怎样看待“核心期刊” 第 4 页 怎样看待“核心期刊”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怎样看待“核心期刊”内容摘要:

怎样看待“核心期刊” ――访《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主编姜晓辉先生 时间:2004 年 10 月 14 日 作者:邢东田(中国社会科学院) 来源:文史聚焦网 《社会科学报》编者按 我国对“核心期刊”的研究及应用,时间并不长,却在实践中引起巨大 争议。目前,“核心期刊”已经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国 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 年版)(按照 25 个学科类目,从约 3000 种人文社科期 刊中,精选专业与综合性“核心期刊”共 344 种),已于日前出版。本报特约记者邢东田,就学 界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要览》主编姜晓辉先生。我们希望学界同仁,尤其是“核心期 刊”的研制者和使用者,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见解,以促使有关研究的深化。 核心期刊评选是科研发展的需要。仅就评价功能来说,其“惟才是举”的量化评估比那些按级 别、论资历、凭印象的评选要公平得多,客观得多,是学术期刊评选的一大进步。 邢东田:近年来,为使学术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我国相当一批科教单位引入或创建了一些“新 举措”,其中非常典型的就有所谓“核心期刊制”。这些单位规定,本单位学人必须在“核心期刊” 上发表若干篇论文,才能取得诸如申请高级职称、申报科研项目,以及博士论文答辩等资格。不 少单位还将核心期刊分为若干等级,并确定相应的奖金额度,以示鼓励。但是,这项据说有助 于提高学术水平的“新举措”,在学界引起很大争议。这里面可能有学界对“新生事物”的不适应 , 但更多的似乎是其评价指标本身存在问题。 目前,学界同仁对“核心期刊”最大疑惑有二:一是选刊是否准确?二是即使选刊准确,是否可 以作为评价论文的硬性指标?针对核心期刊的“弊端”,一些学人指斥其为“一场乱了规矩的学术 闹剧”(淮茗:《“核心刊物”:一场乱了规矩的学术闹剧》),“不仅没有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与 进步,相反抑制了学术发展,堪称影响恶劣,祸莫大焉”(周祥森:《“核心期刊”论对学术期刊 编辑工作的严重危害》);否定之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有学人预言其“必将走向终结”(钱荣 贵:《走向终结的“核心期刊”现象》)。这种情况下,你们出版《要览》,给人的感觉是有点不合 时宜。 姜晓辉:如果说核心期刊“祸莫大焉”,可能是“核心”二字惹的祸。相当多的问题都是由于对“核 心”期刊不了解而误用、滥用造成的。“核心期刊”的研究是科研发展的需要,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仅就评价功能来说,其“惟才是举”的量化评估,比那些按级别、论资历、凭印象的评选要公平得 多,客观得多,是学术期刊评选的一大进步。随着科研的发展,人们对核心期刊的学术评价功 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相关的评价系统研究相对滞后,确实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不能 因为有人误用、滥用就停止研究,不能因噎废食。 邢:学界普遍以为“核心期刊”就是“优秀期刊”,请问两者有什么区别? 姜:一般来说,优秀期刊的评选要根据政治、学术、编校、印制、发行等多项指标来进行。核心期 刊研究是文献计量学的一种应用研究。就我们的研究而言,主要是从使用角度分析核心期刊作 为一个集合在特定学科范围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引用率为主的“期刊使用率”来判断期刊的影响 力,进而判断期刊的学术质量,主要目的在于学术期刊的优化使用。它虽然包含了对优秀期刊 的评价,却并不是全面的期刊评价系统,并非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每种期刊进行全面优选比较。 因而“优秀期刊”与“核心期刊”不应该完全划等号。 现在也有面向某一行业、某一范围或分层分类搞期刊梯度比较的“核心期刊评选”。它们的特点是 为适应某些需要而进行的期刊评优活动,与我们的主旨有所不同。 邢:是否可以从专业角度,简要介绍一下“核心期刊”的情况? 姜:作为文献计量学的一个概念,“核心期刊”是 20 世纪 30 年代由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 (B.C.Bradford)提出的。他按照臷文密度将专业期刊划分为对该专业最有贡献的核心区域 (nucleus)和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几个相继区域,将密度最大的核心区域的期刊称为“核心期 刊”。60 年代,美国文献计量学家加菲尔德(E.Garfield)用类似方法从引文角度证实了核心期 刊的存在。后来,众多学者对以上经验定律提出各种修正方案,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关的文献计 量理论与模型,形成了诸多公认的定律和数学模型。我们的定义是: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 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 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 邢:我国的有关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姜:我国科技界从上世纪 60—70 年代开始引进核心期刊的理论与方法,到 90 年代,推广到 人文社会科学界。较早的研究成果当属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它为 方便读者查找专业论文和优化馆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有 关研究开始于 1996 年,建有我国年度收文量最大的社科引文数据库,2000 年曾根据工作需 要编制过内部交流参考用的“核心期刊要览”,近期正式出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2004 年版)。 邢:除了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研究核心期刊方面影响较大的,好像还有南京大学和 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他们都各有什么特点? 姜:北京大学的核心期刊包含科技与社科的众多学科,是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研究项目。中国 社会科学院的核心期刊侧重于优化科研用刊,为科研服务。南京大学研制的社科引文索引中的 来源期刊,是邀请众多专家评选出来的,许多人把它们作为评刊标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技 所的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也有人用作期刊评价。此外,还有一些学报范围和专业范围内评 出的核心期刊。我认为只要是健全期刊评价系统的努力,都是有益的尝试,可以为使用者提供 更多的选择。 邢:对于非文献学的学人来说,非常关心的是,评选核心期刊意义何在? 姜:我们通过对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的量化分析,找出期刊发展和应用中的聚散规 律,为优化学术期刊的使用提供重要参考,即为作者和读者推荐某学科使用率比较高,学术影 响比较大的期刊,方便查询与利用。 我们提倡诊断式评价,即不是用一两个指标来简单判定期刊是“核心”还是“非核心”,而是通过 大量数据对期刊进行综合分析。 邢:学界对核心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意见很大。首先是相当一部分学人认为,选刊很不科学。该 选的没有选上(漏选),不该选的却选上了(误选),缺乏可信度。比如,被多家学术单位用 作论文评价标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 年版)》,连《中国哲学史》这样优秀的学术 期刊都没有选入。你们这次研制的《要览》,有几种专业优秀期刊也“漏选”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姜:对此,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漏选”和“误选”。在评选目标与方法正确的前提下,操作环 节上出现了偏差,才可能“漏选”、“误选”,否则,就不能认为是“漏选”、“误选”。评选目标与方 法的确定,涉及到学科分类和学科大小的问题,学科分得过细不适应当前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趋 势。具体的核心期刊的界定,还要服从集中分散定律。因此,有些学科的优秀期刊很多,其中有 一部分因数据指标相对较低,不能进入“核心区”。有些特殊专业领域的优秀期刊,如果放在大 学科中会由于使用率相对不高而排不上队;如果按该专业领域分析,则因为缺少同类刊物作比 较而无法确定核心区的存在,自然也不能入选“核心期刊”。 邢:你们在数据指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方面是如何做的? 姜:我们根据面向科研工作的主旨,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测试之后,确定了使用以引用分析为 主,以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统计方法。特点是从文献被利用角度来评价与 选择期刊。这种综合方法力求突出重点,以期刊引证报告的评价指标作为统计主体,同时注意 指标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及与其他参考指标的有机结合。这个评选方法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 测定某学科的核心期刊,就是找出作者或读者在撰写或阅读某学科的论文时(作为一个集合) 使用了哪些期刊,再从这些期刊中找出那些最为常用的期刊。 具体说来,我们这次的研制工作,做到了以下几点:(1)对我国期刊现状和学术论文的学科 分布进行宏观统计分析,确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统计指标;(2)使用最新、最全的统计数据; (3)从文献利用角度分学科进行统计分析,例如使用“期刊的学科被引”和“期刊的学科影响因 子”指标进行分析;(4)综合类期刊的评选采用分学科统计与分类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5) 提供引证报告列表,增加实用性。 邢:据说《要览》既有数据定量,又有专家定性分析,这两者是什么关系?专家的主观偏好、成 见,甚至利益因素的影响,是否也会起作用? 姜:我们的原则是以客观数据即定量为主,以专家意见即定性为辅。 作为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的核心期刊研制一般要符合三个条件:(1)统计数据的完整性与可 靠性;(2)统计方法与指标的正确选择和运用;(3)评选结果符合客观实际。专家的作用主 要是弥补前两个条件的不足,以及量化分析力所不及的范围。例如被引率高,可能是争鸣式的 或综述式的引用,抑或负引和学术资料的引证。专家的意见可以协助我们测定刊物的学术水平 , 在分析处于核心区与非核心区边缘上的期刊时,专家的意见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邢:既然核心期刊评选主要依据“被引率”等量化指标,“漏引”、“伪引”(包括不必要的“自 引”)等问题就很难避免,尤其在当前学风不正的情况下。这当然也会影响到评选的准确性与权 威性。 姜:如果是有意为之,“漏引”、“伪引”就像偷税漏税,不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还涉嫌侵权。 它的彻底解决有待于学界学风的好转,但这种现象也并非比比皆是。针对各种复杂的引用情况 , 我们提倡诊断式评价,即不是用一两个指标来简单判定期刊是“核心”还是“非核心”,而是通过 大量数据对期刊进行综合分析。 任何评价系统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核心期刊也不例外。对核心期刊的正确理解与科学使用, 有赖于科研管理部门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邢:学界目前对核心期刊的“非议”,主要集中在论文评价问题上。很显然,用核心期刊评价论 文,不是遏制而是“促进”了学术腐败。 姜:用核心期刊评选论文是有很大弊端的。例如,只有上了核心期刊的论文才在有关部门的成 果统计中算数,而核心期刊容量有限,易造成稿件积压。这种影响又秧及大多数期刊的稿源, 以致于稿源少的期刊叫苦不迭。于是乎相应的学术腐败应运而生,有的借机出增刊敛财,有的 拉关系提高摘转率等等。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同时也说明我国的学术评价体系应尽快规范化 如果我们的学术评价体制不规范,即使没有核心期刊,也会有人用“省级以上期刊”、“中央级期 刊”评选论文。 邢:关键在于“规范化”。我曾就“以刊评文”问题与一些学人交流看法。他们有人也承认这种做法 极不合理,但又坚持认为,现行的“以刊评文

本文档由 sddwt2022-04-08 05:23:49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本站的域名是什么?( 答案:sciwk.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