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档 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困惑与对策

专业资料 > 经营营销 > 企业管理 > 文档预览
19 页 0 下载 16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困惑与对策 第 1 页 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困惑与对策 第 2 页 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困惑与对策 第 3 页 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困惑与对策 第 4 页 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困惑与对策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4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困惑与对策内容摘要:

泉州教育科研参考 2009 年第一期(2 月) 目 总第 80 期 录 教育发展 ◎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困惑与对策 ◎开展学业质量分析:问责与教学反馈能否两者兼得 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的减负与增效——谈语文教学的“加减法” 教育视野 ◎“国家挑战”计划——英国政府改造薄弱学校的新举措 心理园地 ◎高中同伴辅导模式的构建 教育书摘 ◎子弹准备好 ◎多问一句 编者的话:《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困惑与对策》一文质疑了现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学分制, 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开展学业质量分析:问责与教学反馈能否两者兼得》则同时从 教育发展和学生体验到的压力两个角度,对学业质量分析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中一门基础性学科,所占课时多,对学习其他课程影响较大,因此语 文教学的减负与增效关系重大,《语文教学的减负与增效——谈语文教学的“加减法”》一文提 出的加减法,有助于语文教学在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新策略的指导下健康发展。《心理 园地》栏目则关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条新渠道,详细地介绍了同伴辅导的特点、 组织及如何实施。 教育发展 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困惑与对策 盛海萍 普通高中新课改实行学分制这一新型课程管理模式,为实现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提 供了保障,也为学生规划个性化的高中学习生活提供了条件。然而,实施过程中,也遇到 了种种困惑和问题。 一、困惑和问题 第一,我们实施的是“学分制”吗? 学分制这一课程管理制度产生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最初是在大学中实施。19 世 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又率先将这一模式应用于中等教育。学分制大致可分为完全学分制和 学年学分制。美国大部分高中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的特点是,与弹性学制结合, 可以打破学年界限,以整个学段如本科、专科、高中或初中阶段为单位,统筹计算学生修习 的学分,学生修够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而学年学分制,是一种完全学分制与学年制的 结合。学年学分制通常是那些一直以来实行学年制和统一课程的教育系统在走向更灵活、更 富弹性的课程管理制度时,限于其配套制度与条件的不完善,所采用的保守性的过渡办法 即基本上保留原来的学习年限,在此基础上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以学分来计量学生在 规定学年中完成的学习量。这是一种学分制的有限实行,所以选择性与弹性都不大。在绝大 多数一线教师的印象中,所谓学分制就是美国式的完全学分制,包括丰富多样的选修课, 自由选修,走班上课,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修够学分可以提前毕业等等。所以相比较之 下,人们就会对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实施的学年学分制是否是学分制产生怀疑。再加上有很 多学校采取“学校选课”代替“学生选课”等办法应对高考,这使得学分制的自由选择特点更 加难以彰显,也加深了人们对我国普通高中实施的是学分制的怀疑。 第二,我们有能力实施“选课制”和“走班制”吗?现行的“学分认定”科学吗? 学分制实施的前提是选课制,而选课制实施的前提则是学校能提供大量的可选课程。 选修课程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的硬件设备以及师资的数量和水平。但以现有的 条件和师资力量,许多学校根本无法开设这些课程。同时,学分制的实施是以小班化教学 为前提的,而在我国,班额过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大班化的教学严重制约了“走班制”的顺 利开展,进而也制约着学分制的施行。学分制的理念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 由选择课程。但是,各类选修课在内容的性质、难度和评价方式上往往存在巨大差异,比如 “数学”领域的选修课难度较大,而且评价方式只能依靠纸笔测试;而像“艺术”、“社会”领 域的选修课就相对容易,尤其是对那些有这些方面特长的学生更是如此,同时其评价也往 往采取表现性评价的方法。这些都给学分认定工作带来困难。如果学分认定工作不能很好地 平衡这种差异,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依据学分获得的难易程度而非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选 择课程。这样就背离了学分制的本意。同时,由于高考改革的进度缓慢,与高考内容有关的 选修课也成为学生选择的热点。 第三,学分制还是学业水平考试?高考不考的内容是否还要开设? 学业水平考试,其功能和作用相当于以往的毕业会考,由省教育厅主持命题、组织统 一考试,要求所有普通高中在校生参加。虽然各省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安排上有所不同 但对于考试成绩往往都不告知原始分,只进行等级评定,每个学生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 有资格参加高考。实施学业水平考试的初衷是为了监测普通高中文化课的教学质量,促进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学生不至于出现严重偏科的现象。但事实上,学业水平考试背离 了新课改的精神。新课改的思路是,在每个阶段中,学校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的程度和进度 开设不同的课程,这样是无法举办“齐步走”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如果硬要按统一的管理 模式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就必然要对学校的教学作统一的规定,这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同时,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课程管理制度,它规定学生只要修 够了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所以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出台在学生毕业资格上与学分制 也发生了冲突。由于两者都是国家出台的政策,又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学校领导和教师 都不敢怠慢,但两者兼顾又无疑会加重师生的负担,如此便使学校陷入两难选择的困境中。 高考不考的内容是否还要开设?从原则上讲,这个问题是不应该存在的,因为高考和 高中开设什么课程并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高考的职能在于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而普通 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所以高考考什么 内容与高中要学什么内容不应当有对等的关系,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高考就像指挥棒 它的指导作用甚至超过了国家的课程标准。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早已成为我国普通高中教 育的至高法则。在高考新方案出台以后,绝大多数学校便根据高考方案改变自己的教学重 点,集中精力抓高考要考的科目和内容,而忽视甚至砍掉不考的科目和不必要的选修课, 导致选课制、学分制形同虚设。 二、对策 首先,从制度上确立学分制的合法地位,取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虽然学分制本身有 一定的局限性,在中国实施尚存在“水土不服”问题,但从发展的眼光看,实施学分制课程 管理模式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放眼世界,追求基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课程的选择性 已是国际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重要特点;学分制在实现高中课程的选择性和促进学生个性 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培养全面发展、有个性、有创新能 力的人正是我国新时代的教育目标。虽然受当下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全面落实学分制课程 管理模式还存在困难,但其自身的完善和外部条件的成熟尚有巨大空间。而学业水平考试 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因为它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所以确立 学分制课程管理模式的合法地位,取消学业水平考试都不失为明智之举。 第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为学分制的顺利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学分制实施的前提是 选课制,即学校能开足、开好选修课。而选修课的开设往往受制于学校的硬件设备以及师资 的数量和水平。要改善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就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作保障,而这样也能 大大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 第三,深挖教师潜力,加强校际交流。在改革之初,有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学基 于让一线教师尽快了解新课程理念、熟悉课程改革方案的目的,很重视师资培训和校际间 的交流。但在改革全面铺开之后,这些部门和学校却忽视了对教师的培训和学校之间的交 流。而实际上,在改革的过程中更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校际间的交流。因为这样可以帮 助教师正确认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消除疑虑和困惑,并且,每所学校、每位教师在课 程改革中都有很多成功经验,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所以这个时候更应该加强校际间 的交流。对于任何教育改革而言,教师往往都是关键,只有深挖教师潜力,调动教师的主 动性,改革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第 四 , 利 用 高 考 积 极 引 导 完 善 高 中 学 分 制 。 2007 年 , 山 东 省 出 台 高 考 新 方 案 “3+X+1”,其中的“1”即“基本能力测试”引起人们的关注。这项测试以高中新课程中的技 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为依据, 主要考查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 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虽然很多人批评这门考试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但它着实让许 多学校尤其是那些从未开设过诸如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学校手 忙脚乱了一阵。从考试结果来看,这些学校也尝到了应付课程改革的苦果。这项考查不能通 过短期突击和应试训练进行准备,只能靠平时的积累,因此一些学校也开始从高一就开设 音乐、体育等课程。而江苏省 2008 年高考方案将综合素质评定正式纳入高考录取参考的做 法显得更为大胆。其高考模式是“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定”,其中综合素质评定包 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虽然只 有其中的两项(道德品质和公民素质)合格被明确规定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但这 毕竟是多年来综合素质评定真正进入学校教育视野的开始。从这个角度看,高考发挥了它 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助于高中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有利于学分制的推行。所以,在引导教 育方向和完善学分制方面,高考还是大有可为的。 (摘自《教育科学研究》2008 年 12 期) 开展学业质量分析:问责与教学反馈能否两者兼得 侯杰泰 张珊珊 一、学业质量分析系统的功能 美国自 19 世纪 60 年代起进行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NAEP)。简单说来,就是每年由美国政府委派研究人员,用科学的取样方法, 在全国各州抽取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以及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参加各个学科的考试。 该评估主要报告各州学生在这些学科上的表现,但测量结果不反馈给具体的学校及学 生,因此这种测试对学校和学生来说是低利害的。当然,各科成绩的总和就是美国教育部 长及总统的个人成绩表了。所以,NAEP 又称为国家成绩表(Nation’s Report Card),对各 州及联邦政府来说是高利害的,因为人们可对各州政府以及美国总统能否提升学生的学业 成绩一目了然。 对于中国,因为无需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业表现,所以,我们只要对学生抽样测查便可。 技术上,我们可以向不同层面的参与者(如学生、学校、省市部门),计算并提供他们单位 (如学校、区)或个人(如学生)的成绩表,至于应不应该这样做则有待下面再作分析。 对于参加考核的学生,我们可以告诉他在该学校、该省市以及全国学生中的相对位置, 当然我们也能提供一些更详尽的个人学业成绩分析。 同理,只要学校内参加考试的

本文档由 sddwt2022-04-08 06:39:36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本站的域名是什么?( 答案:sciwk.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