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档 中國的宗教: 儒教與道教

专业资料 > 经营营销 > 金融/投资 > 文档预览
2 页 0 下载 13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中國的宗教: 儒教與道教 第 1 页 中國的宗教: 儒教與道教 第 2 页

中國的宗教: 儒教與道教内容摘要:

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 The Religion of China By Max Weber 簡惠美 譯 遠流出版公司 導讀: 韋伯誕生於一八六四年的普魯士,他的出身背景是屬於典型的中產階級家 庭,父親熱中於政治,曾任柏林市議會議員。韋伯母親的家世較為顯赫,由於他 母親在宗教信仰上十分地虔誠,一般相信韋伯在家庭中的成長經驗對他日後的 研究取向有著深遠的影響。一八八二年,韋伯進入海德堡大學攻讀法律。一八八 九年取得博士學位,一八九一年取得柏林大學教職,一八九七年轉任海德堡大 學。求好心切的工作壓力以及其他因素卻使他罹患了精神疾病,訊致無法繼續教 書,海德堡大學同意他長期休假,韋伯得以專心著述。一九二○年六月十四日, 韋伯與世長辭,享年五十六歲。 韋伯的社會學研究十分龐雜,在社會學的發展上有深遠的影響。但是他有一 個中心問題就是「近代資本主義為何」這一問題上,他試圖透過近代歐洲理性主 義來解析這個問題。而成果即是他的名著《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 他認為是基督新教中的合理性產生了資本主義。為了支持這樣的論點,他還試圖 反証「東方為何不曾出現近代西方的合理的資本主義」,他企圖從宗教社會學的 觀點來做此一比較,他認為其他宗教的「經濟倫理」不像基督新教般與資本主義 精神相契合,所以無法產生資本主義。他發表了一系列比較宗教社會學的著作, 有《儒教與道教》、 《印度教與佛教》、及《古猶太教》,原本他還計畫討論回教, 但未能完成。 從上述我們知道《儒教與道教》這本書是在韋伯龐大的比較宗教社會學體系 中的一部份,企圖解釋儒教與道教和以無法使中國開創近代的資本主義。韋伯一 開始花了一半以上的篇幅討論中國傳統社會的結構特徵,包刮貨幣、租稅、行政 制度及行會、氏族、農村組織等經濟和社會條件,同時他也對中國過去的「神明」 觀念在何種環境下生成發展做了說明。在他看來,中國很早就存在城市團體的組 織型態,又有龐大的官僚機構,和其他文明國家比較起來,在行政管理與職務 分工上發揮有相當卓越的能力。中國幅員廣大,卻不像歐洲封建社會對人口遷徙 和職業選擇有種種限制,而中國人的勤儉更著稱於是,其實因該有很優越的條 件發展出類似資本主義式的理性經濟制度。中國在十八世紀左右曾經出現過人口 巨幅成長和貴金屬大量流入的情形,可是資本主義並未被激發出來,甚至反而 在經濟上停滯不前,這究竟又該如何解釋呢? 他認為中國過去並非沒有資本累積與經濟繁榮的成績,然而由於政治和血 緣組織掌握了基本的控制權,使的經濟潛力並沒有透過市場的交換機能充分的 表現出來,「傳統主義」便像一頂緊箍咒,處處侷限了中國社會的「理性化」發展 韋伯就是從中國社會結構與倫理的糾葛來理解這牢不可破的傳統主義。他認 為中國社會存在由下列二項組成的二元結構:一、穩固而與人民生活脫節的政治 上層結構。其中天子象徵傳統的神聖秩序,而國家權力的執行者—官吏,也是具 有傳統主義性格的,他們是飽讀聖賢書但不具專業素養的一群人。二、下層結構 則是基於血緣結合的自治組織,執行通常應該是國家行政所擔當的任務。 中國宗教正適合於這種社會結構,儒教和道教都有很強的傳統主義性格, 儒教是統治階層的意識型態,而道教則是以民間信仰的方式流傳。由於儒家泛道 德的政治觀,只能訴之於非人格的「天」,並將大自然的災難詮釋為對失德之君 的ㄧ種警告,以緩和專制政體下君主的恣意與任性。韋伯指出這表徵了儒家在理 性上的不徹底仍須藉神秘力量來維護現存秩序。另外,儒家的社會倫理基本上不 脫以血緣之關係推衍至一切社會行為模式的主軸。就經濟倫理而言,儒家強調的 「有機性」人情關係,卻正好阻礙了經濟上的「以事結合」的企業結社形式。 儒家幾乎不去觸及超越的存在,也不談罪或救贖。所以與其說是宗教,毋寧 說是倫理、儀禮的實踐體系。這種清醒的態度沖淡了儒家的宗教性質,因此一般 民眾只接受到規範秩序的外在形式,在精神上,大部分的平民階層只有往民間 宗教和通俗迷信中尋求心靈的慰藉。如道教和佛教便彌補了此一需求。但以道教 為例,其中的教義多渲染長生不老等咒術,反加深了生活行事的非理性成分。歸 根究底,儒家所體現的精神世界是「適應現世的理性主義」,他未曾提供衝破傳 統格局的激情動力,而儒家以外的異端亦不足以擔此大任。結果中國擺脫不了停 滯不前的局面,徒令西方率先在科技與經濟上建立了主導現代趨勢的霸權。 由於韋伯太過於強調儒家思想對資本主義是一個決定性的抑制因素,近幾 年出現了一串環繞著「儒家思想與經濟倫理」問題的論戰文章。社會學家金耀基 首先以「東亞四小龍」(台灣、南韓、新加坡、香港)在經濟成長上的成功經驗作 為例證,認為儒家倫理教導人民勤工作,是促進經濟,而非負面條件;歷史學 家余英時也企圖說明宋明以來的新儒學並不抑貶抑經商致富之道,甚至中國的 「商人精神」與儒家倫理可以互相結合;而心理學家黃光國也從行為科學的角度 來驗證儒家思想對東亞現代化的可能貢獻。總之,韋伯原先的中西文化比較研究 到今天仍不失現實其關聯,他所觸及的問題要求後人以更寬廣得視野和科技整 合的態度重新思索解答。光這ㄧ點來說,他的著作便足以列入經典之林。 【衣冠城】

本文档由 sddwt2022-04-08 20:19:04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本站的域名是什么?( 答案:sciwk.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