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档 齐泽克笔下的资本主义恋物癖

专业资料 > 经营营销 > 金融/投资 > 文档预览
4 页 0 下载 16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齐泽克笔下的资本主义恋物癖 第 1 页 齐泽克笔下的资本主义恋物癖 第 2 页 齐泽克笔下的资本主义恋物癖 第 3 页 齐泽克笔下的资本主义恋物癖 第 4 页

齐泽克笔下的资本主义恋物癖内容摘要:

第 70 卷第 1 期 2017 年 1 月 Vol.70.No.1Jan. 2017.060~070 DOI:10.14086/j.cnki.wujhs.2017.01.010 齐泽克笔下的资本主义恋物癖 陈剑 在拉康精神分析学说中,恋物癖(fetishism)是变态狂的主要症状之一。它根源于主体 的否认(disavow)阉割,拒绝丢弃依附母亲的快感,因此,在无意识结构上总要寻求母性 菲勒斯(phallus)的符号性替代,便表现出将日常客体作为性发泄工具的变态行径。齐泽克 吸收了该理论中结构和症状的辩证关联,用恋物癖来揭示社会的无意识结构及其突破可能 他还将这一理论的源头设定在马克思的文本中,认为是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奴役关系的 新形态——商品恋物癖,并发现了其中的特别症状——劳动力商品。本文欲借齐泽克阐发资本 主义的恋物癖现象。 一、理性恋物与光晕恋物 齐泽克辨清的第一个问题是恋物癖并非只是恋物拜神、迷信幻想,甚至可以与之无关。 人们通常的误解可能关系到对这一术语最早的明确定位:“查理 ·德·布罗斯(Charles de Brosses)在 1760 年将拜物定义为涉及对自然物品(石头、动物)的崇拜的最初的、原始的 宗教阶段。”这是恋物癖另一个译名,即“拜物教”。原始人信奉图腾、灵魂、自然物或其他的 超验主宰,就用物品和仪式来代表它们的遮天大能和至高无上并求得庇佑,同时借其名义 建构社会层级关系。 逻辑如此简单吗?恋物只是日常或抽象事物(也包括人)具有了恋物者眼中的超自然 成分?齐泽克从马克思的商品恋物癖说起。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开始分析商品恋物癖,他 仍保留了原始人的拜物教逻辑:一方面,一件商品只是身外之物,是满足人类特定需求的 平凡客体;另一方面,它在社会和群体施加给它的拜物氛围中开始熠熠发光,具有了代表 人类生存等级、决定商品生产者或占有者命运的精神维度。商品因此成为社会关系的载体, 是资本主义人与人奴役关系的物化体现,恋物的奥秘因此存在于自在的物质现实和外界赋 予它的精神维度的差异中。 然而,如果没有那种拜物教的奇异维度,我们就不恋物了吗?是否所谓的纯现实、纯 客体早已被无孔不入的社会精神维度所笼罩?我们所接触到的普通客体、正常人际关系是 否早已渗透恋物癖? 齐泽克引用了德国观念论和卢卡契《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观点,指出根本没有与流动 的主体中介相对立的坚实稳固的客观存在,客观性总是主体中介的结果。与主体相对立的 纯粹客观、剥离了一切精神维度的自在物体、“客体的外界物质存在概念”,这些正是最大的 恋物,是主体最深的无意识。恋物不仅存在于某种高贵迷幻的精神维度中,更可能是我们 熟视无睹的常规生活。就像你知道某个官僚是一只贪污受贿无才无德的“老虎”,但当你和 他打交道时仍准确遵循着下级见官员的礼仪。你无意识中崇拜着一个所谓客观的官僚身份 这并非具体的人际关系,而是先验的符号网络,它早于你出生,晚于你死亡。这种恋物体 现在无激情无狂欢合乎日常规则的行为中,笔者称之为“理性恋物”,以区别于追星拜神嗜 物如命等“光晕恋物”。当然,两种恋物都是符号网络的效应,区分只是意识层面的,前者 更能身在其中而不自觉。 二、从主奴恋物癖到商品恋物癖 马克思的惊世思考在于:在宣称自由平等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推翻了封建社会的奴 役关系。众多束缚人的等级秩序、道德禁锢都如烟尘般飘散,物质生产和科技成就获得空前 繁华,但为什么人类依然存在压迫和奴役?齐泽克认为,这一思考使他关注到从封建社会 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恋物癖转型,即主奴恋物癖到商品恋物癖。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因为经济结构使然,商品恋物癖未取得发展,恋物癖寄身在人 与人的关系中,这就是臣民对国王、奴仆对主人的那种依附和崇敬。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人 与人的关系摆脱了恋物癖,每个人都是经济市场的自由人,他们的相互关系也是自由人的 契约: “在法律的心目中,这些自由人是完全平等的,其模型是市场交换;……他在同伴身上所 能看到的是另一个追逐自我利益的主体,他只对占有某物——商品——感兴趣,因为只有商品 才能满足他的需求。” 如此看来,商品代替了主人成为人们恋物的新客体。马克思因此认为资本主义并不是 消除了恋物癖,而是转移了恋物癖,从人与人的关系位移到物与物的关系之中。 齐泽克继而认为,马克思的杰出之处是从符号的反身性(reflective)结构中探寻恋物 癖,他洞察到恋物癖并不是人和人具体关系的体现,而是社会结构的反身性效果。 比如中世纪的国王和臣民,马克思并不认可其固定的客观人际关系,而是强调符号中 介下两者的结构关联:“这个人所以是国王,只因为其他人作为臣民同他发生关系。反过来 他们所以认为自己是臣民,是因为他是国王。”马克思在此提到了黑格尔的“反身性决定” (reflective determination):客体或人的“反身性决定”的属性总被视为其自然属性。一个客 体或人的属性总在符号网络中确定,而一旦确定,就仿佛成了它的自然属性。国王的身份 一旦生成,臣民们就认为“国王天生就是国王,处于他和他的臣民关系之外”。 齐泽克因此指出,恋物癖是一种误认的结构效果:“即各种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网络的 效果,表现为某一构成因素的直接财富,而且好像这个财富也属于各种因素关系之外的某 一因素。”恋物就是“一个‘结构’,一个‘网络’的效果被(错误)理解为一个个体的直接属 性”。马克思正是从这一思路展开了对商品恋物癖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和“国王-臣民”的结构一样,如果商品 A 只有借助 商品 B 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商品 B 就成为商品 A 价值的镜子或等价物。一旦这种符号关系 建立,商品 A 的价值或交换价值仿佛就原原本本在那里。当等价物作为金钱,这一逻辑更 加明确,一个商品值多少钱就成为这个商品的神秘维度,仿佛那一串标价的数字比实物更 加真实, 这表明,商品的交换价值(价值)、金钱在市场上的购买力和国王一样并非客体的直 接/自然属性,而是其在社会符号关系中所占据位置的结果。正是这一社会符号结构决定 了物与物的关系,并在其中决定着人与人的关系,它是不以人的意识、理智为转移的客观 存在。金钱或商品因此和国王、神明等具有光晕效应的恋物客体一样,是先于具体人际的社 会统治网或符号结构的物化承载,这种符号结构,绝不可化约为具体的“人和人的关系”或 “事物的关系”。 三、恋物癖的行为无意识 商品或物体现了人类的无意识,这是马克思恋物癖理论的杰出发现:商品是人类社会 的符号结构之载体,商品及其关系具有人类意识之外的独立性,它们“只信奉自身所处的位 置而非主体”。 马克思说:“假如商品能说话,它们会说:我们的使用价值也许使人们感到兴趣。作为 物,我们没有使用价值。作为物,我们具有的是我们的价值。我们自己作商品物进行的交易 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彼此只是作为交换价值发生关系。” 对于商品交易者而言,这就是恋物癖的标准姿态:“我知道,但是……”我知道商品的交 换价值是虚拟的,只是社会流通中的效果,但在实际买卖中,我就是关注它的交换价值; 我知道买卖自由观念在掩盖特定的剥削关系,但在职场上我仍追寻这一自由。这些并不是 在意识上相信什么,而只是在行为上遵从这条原则。人们只是实践而非理论的恋物癖者。齐 泽克总结道,恋物幻象或无意识总是处于“行”( doing)而不是“知”( knowing)这边,因 此,恋物客体和相关社会关系作为符号界的客观效果,并不存在迷惑表象之下的真实状态 讲道理、揭真相、扯面纱、远距离反讽等老套做法在恋物机制中是失效的。 于此,我们应该重审资本主义物欲横流的意识形态。它真的是人们常说的某种遮蔽现 实的幻觉、被视为真理的谎言吗?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对意识形态的标准定义:“他们虽 然对之一无所知,却在勤勉为之。”仿佛意识形态扭曲了真相,使人们无知受骗,陷入不该 信奉的错误信仰中。 然而,要考虑的却是人们可能早已清醒,意识形态正是在人们不相信的情况下起作用。 正如弗洛伊德发明了无意识这一概念以质疑意识的不可靠,齐泽克同样宣称,恋物癖(意 识形态)并非有意识信仰,它作为无意识存在于客观现实和符号结构中。有一个决定他言 行意义,跳不出也改不了的资本符号界。 四、恋物癖的无意识形式 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中,齐泽克开篇指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不是隐藏在梦的表层 文本之后的潜在梦思。而是通过潜在梦思的挖掘过程展现其形式来源,展现梦独特的运作 机制(位移和浓缩)。这一机制运作在显性文本与潜在梦思的缝隙里,它是梦的纯粹表面 形式,无意识就寄身其中。因此,无意识是抽象的形式,是我们意识、梦思借以上演的“他 者场景”(Other scene),是外于具体思想本身的思想形式。它如同一家唱同一出戏永不关 门的剧院,在每个观众入场之前无意识就已经上演。它位于符号界的秩序中,从属于符号 网络的自动化运作,是作为盲目机器运转的“不知之知识(savoir)”。 齐泽克认为,马克思对商品的分析和弗洛伊德的解梦如出一辙。商品价值作为显性文 本亟待破译,这不能说是纯粹的运气,比如受供应需求的偶然性所决定。就像梦也不能说 是一个由偶然生理因素引发的混乱无序状态。古典政治经济学已经发现商品价值量取决于 劳动时间,但他们迷恋于意义内核而忽略了意义来源,他们解释了形式之后的秘密,却放 弃了这一形式本身。他们不能开创性质问:“为什么劳动表现在价值之中?为什么通过持续 时间的长短对劳动所做的测量表现在产品的价值量之中?” 如同我们解释梦的隐含意义后,梦依然是一个谜,尚未解释的是它的形式和过程,潜 在梦思为什么要采用如此独特的方式叙说自己?同样,马克思关注的不是商品价值背后的 劳动时间,而是劳动时间为什么要体现在商品价值中。他的答案很简单,因为商品要遵循 等价交换的抽象形式网络。 这一交换网络当然是先于任何具体交易的商品形式之无意识,它使商品在具体、经验、 感性、特殊的品性之上具有了某种抽象实体,某种独立于一切实证内容的先验形式。因此, 人们明明知道货币和商品有物质形体,但在交易中却视其为没有物质形体的抽象实体。但 此刻这么说还不够,恋物癖(无意识)不仅处于行为而非认知中,而且它也并不处于具体 行为中,而是处于行为之上的抽象形式网络里,或者每个交换行动的社会综合维度里。 五、商品恋物癖之症状:无产阶级 正如拉康所说,是马克思发明了“症状”,因为他不仅发现了商品之上平等交换的抽象 网络,更在其中发现了颠覆这一网络之可能,即工人阶级、无产阶级这一伟大群体! 齐泽克指出,结合商品恋物癖来看,工人或劳动力就是平等交换的商品无意识之症状: 其一,它标示了商品自由交换,或者整个资本主义普遍自由的崩溃点。资本主义自由 是一个普遍概念,包括言论自由、政治自由、商业自由等,但“一种特殊自由(工人在市场 上随意出售其劳动力的自由)将颠覆这一普遍概念。……

本文档由 sddwt2022-04-08 20:19:01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本站的域名是什么?( 答案:sciwk.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