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党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 经验及支撑性制度建设

专业资料 > 经营营销 > 金融/投资 > 文档预览
15 页 0 下载 13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党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 经验及支撑性制度建设 第 1 页 党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 经验及支撑性制度建设 第 2 页 党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 经验及支撑性制度建设 第 3 页 党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 经验及支撑性制度建设 第 4 页 党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 经验及支撑性制度建设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0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党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 经验及支撑性制度建设内容摘要:

2021 年第 6 期 党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历程 、经验及支撑性制度建设 * 杨新铭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了历史终结论的预言,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一个伟大创举。回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探索到上升为社 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可以发现,要解码中国由计划经济成功转型到市场经济的原因,就必须 深入分析转型过程和党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摸 着石头过河”为主要策略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帕累托改进式过程,符合逐渐发挥市场作 用的经济自然演进规律,弥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天然不足。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互补性制度和保障性制度就成为未来制度建设 的重点。这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可以在最大限度发挥市场配 置资源效率条件下使发展成果更多由人民共享,发挥“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制度优势。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党领导经济 渐进式改革 支撑性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理 论 和 实 践 都 证 明,市 场 配 置 资 源 是 最 有 效 率 的 形 式”① 。 从 早 期 探 索,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巩固、完善并最终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党领导中国 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经历了几十年的过程。事实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克服了高度集中 计划体制的缺陷,使市场成 为 资 源 配 置 的 基 础,而 又 保 持 宏 观 协 调,具 有 既 能 发 挥 市 场 经 济 的 灵 活 性、竞争性和激励作用,又能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双重作用和意义(宗寒, 2014)。把社 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张卓元, 2012)。回顾这一过程,至少 有三条基本经验尤其值得总结:第一,始终坚持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领导;第二,始终坚持发挥政 府 的合理作用;第三,始终坚持渐进 式 改 革 进 程。其 背 后 蕴 含 着 深 厚 的 经 济 理 论 基 础。正 是 这 一 符 合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实践最终成就了中国经济奇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需 要建立一系列支撑性制度:一方面完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进一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另一方 面建立互补性制度,不断克服市场经济体制自身缺陷和负面影响;此外,还要完善保障性制度,维 持 市场经济顺畅运行的环境。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的体现,也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涵所在。 一、党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 如果单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机制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性似乎并 中国社会科学 院 大 学 经 济 学 院、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经 济 研 究 所,邮 政 编 码: ** 杨新铭, 100836,电 子 邮 箱: a ngxm@ y c a s s. o r c n。基 金 项 目: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创 新 工 程 重 大 科 研 规 划 项 目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与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研 究 ” g. ( 2017J J SA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系统结构、测度指标与 重 大 问 题 研 究”( 20ZDA043)。感 谢匿名审稿人的意见,文责自负。 (第一卷),外文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77 页。 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 16 — 杨新铭:党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经验及支撑性制度建设 不明显。但如果从整体经济绩效和经济增长路径看,中国走出了一条使经济快速增长的既不同于转 型经济体,又不同于其他东亚经济 体,更 不 同 于 发 达 经 济 体 的 大 国 赶 超 路 径。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中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是渐进地 释 放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并改进政府 经 济 治 理 的 方 式,以 谋 求 市 场 与 政 府 的 最 佳 结 合 点 的 过 程;社 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坚持了社会主 义 制 度 的 基 本 原 则,又 强 调 市 场 经 济 的 运 行 规 则,把 社 会 主 义 和 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一)从放权让利到确立商品经济 中国的经济体制转型是从改变高度集中的苏联式计划 经 济 开 始 的。1978 年 党 的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的同时,一方面着手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的缺点,“让地 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 导 下 有 更 多 的 经 营 管 理 自 主 权”;另 一 方 面 重 新 肯 定 价 值 规 律 的重要性,提出“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① 。其 后,无 论 是 农 村 还 是 城 市 经 济改革的初步探索都是沿着放权———提高基层组织和个人积极性的路径发展的。其中,农村逐渐形 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两权分离式新型经济模式;而城市则从利润留成转向多重代理的 经济责任制。农村和城市放权让利 的 改 革 的 一 个 结 果 是,在 公 有 制 绝 对 占 优 的 条 件 下,非 公 有 制 经 济开始出现并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开始出现松动。 为了更好管理国民经济, 1982 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要“正确 贯 彻 计 划 经 济 为 主、市 场 调 节 为 辅 的 原则”,即“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 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② 。其中,由 市 场 调 节 的 部 分 “是 有 计 划 生 产 和 流 通 的 补 充,是 从 属 的、次 要 的,但又是必要的、有益的”③ 。尽管处于从属、补充地位,但事实上已经界定了一个允许市场调节 存 在的计划经济体制。1984 年 10 月,党 的 十 二 届 三 中 全 会 通 过 的 《中 共 中 央 关 于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决 定》对这一体制进行了重新界定,即“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④ ,并 将 商 品 经 济 作 为 一 个 不可逾越的社会发展阶段。从“计划为主”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跨越是巨大的。首先,在商品经 济的定位上,实际上转换了计划和市场的主 辅 关 系;其 次,计 划 被 划 分 为“指 令 性”和“指 导 性”两 类, 指令性计划仅限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而其他大量产品和经济活动则实行指导性计划;再次, 限定了计划的实施依据,指导性计 划 依 靠 经 济 杠 杆 实 现,指 令 性 计 划 也 必 须 运 用 价 值 规 律。由 此 可 见,尽管计划依然存在,但传统的行政指令性计划实际已经不 复 存 在。1987 年 党 的 十 三 大 对 有 计 划 的商品经济进行了确认,并指出有计 划 的 商 品 经 济 是 党 对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作 出 的 科 学 概 括,是 对 马 克 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确立 虽然到党的十三大召开,市场调节 已 经 是 国 民 经 济 主 要 调 节 手 段,但 对 于 改 革 究 竟 是 计 划 取 向 还是市场取向的争论并没有停止。之所以有争论,是因为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和计划 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等问题还存在 模 糊 认 知。 邓 小 平 同 志 南 方 谈 话 指 出,“计 划 多 一 点 还 是 市 场 多 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 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 有 市 场。计 划 和 市 场 都 是 经 济 手 段。社 会 主 义 的 本 质,是 解 放 生 产 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 极 分 化,最 终 实 现 共 同 富 裕。”⑤ “这 个 精 辟 论 断,从 根 本 上 解 除 了 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 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⑥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 括,为 党 的 十 四 大 召 开 起 到 了 人民出版社 1978 年版,第 7 页。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28、 ② ③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29 页。 载《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568 页。 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73 页。 ⑤ 邓小平: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的 更 大 胜 利》,载 《十 四 大 以 来 重 要 ⑥ 江泽民: 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8 页。 — 17 — 2021 年第 6 期 思想动员和统一认识的作用。党的十四大前,对于中国经济体制的提法大体有三种:“一是建立计划 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体 制,二 是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有 计 划 的 市 场 经 济 体 制,三 是 建 立 社 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 最终,在 1992 年党的十四大上,中央确定了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目 标,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说明中指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 制 把 资 源 配 置 到 效 益 较 好 的 环 节 中 去,促 进 生 产 和 需 求 的 及 时 协调。这里基础性作用实际上已经把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范围大大扩大了,而且明确了价格机制在 市场配置资源中的核心作用。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 中 央 关 于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市 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把 “三 个 有 利 于”作 为 决 定 各 项 改 革 措 施 取 舍 和 检 验 其 得 失 的 根 本 标 准,并勾勒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的 基 本 框 架。包 括:以 公 有 制 为 主 体、多 种 经 济 成 分 共 同 发 展; 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

本文档由 sddwt2022-04-08 20:18:02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本站的域名是什么?( 答案:sciwk.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