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机制研究

专业资料 > 经营营销 > 经济/市场 > 文档预览
1 页 0 下载 13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机制研究 第 1 页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机制研究内容摘要:

湖北社会科学 2017 年第 1 期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机制研究 杨春柏, 金 彪, 李辉 (武汉大学 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 区域经济的发展除了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外,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创新机制来驱 动。在经济新常态下,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重配及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创新日益成为 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经过近 30 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速度及 质量虽稳健上升, 但也暴露出管理机制不健全、 创新方式不持续及支撑体系不配套等问题。针对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管理机制, 倡导自主创新和培育支撑体系的方式,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构 建区域创新系统, 以发挥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创新; 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 文章编号: 1003-8477(2017)01-0086-06 论”、 “工业区位论”、 “中心地理论”、 “市场区位论” 、 由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边际收益递 “整体综合论”及“空间结构论”等区域经济发展理 减作用,区域经济并不能全部依靠要素及资本的投 论模型。这些模型均假定“区域”是孤立的单位,且 入来获得发展。为降低要素和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 因资源不均衡分布和地域性特征,只能利用社会劳 速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就被纳入区域经济 动分工、资源要素集聚、城市空间演变及经济结构 发展模型中,试图通过创新的推拉作用,重新组合 演化的方式形成有 “区域” 特色的产业或者产品。因 要素及资本的结构,提高要素及资本的全要素生产 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根据“区域”的资源及区 率, 从而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因此,创新逐步成 位优势,合理布局区域产业的结构及空间,最大限 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要素。 度地发挥区域要素的结构优势、比较优势及规模优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知识脉络。 19 世纪 20 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开始逐步发 势,以通过区域要素及资源的耦合作用推动区域经 济增长。 展,并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早期的学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指出, “区域”是 者认为, “区域”特指由地表特定地区的结合所形成 指能够在国民经济分工体系中承担一定功能的经 的复合体。在该复合体中, 场所、 核心和边缘地区代 济区[1](p5-12)。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围绕城市和区域经 表了“区域”的构成要素,从而发展出“农村区位 济资源合理配置构建了均衡与非均衡的区域发展 作者简介:杨春柏(1975—),男,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博士,宜春学院副教授;金彪(1980—), 男,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博士,江西省宜春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李辉(1972—),女,武 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博士, 中国石化江西宜春石油分公司高级经济师。 · 86 · 理论[2](p14-19)。均衡发展理论认为,资本、劳动及技术 (2)各区域创新主体可以运用区域创新网络来整合 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完全竞争市场 创新主体的资源及能力,强化区域内产学研机构之 条件下,资本、劳动及技术为获取高额的边际报酬 (3) 间的合作,提高知识生产及技术创新效率[7](p23-27); 率,会从边际报酬率较低的区域流向边际报酬率较 区域创新推动了区域产业的空间聚集,增强了企业 高的区域,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在这个 的临近性和根植性,有助于构建共享的基础设施及 过程中,资本、劳动及技术只有在区域内或区域间 服务体系,以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增进产业布 的自由流动,方可平均各要素的边际收益率,实现 局的合理度。 各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非均衡发展理论主张,区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 域经济要取得发展可以先发展区域内主导或者先 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有要素驱动、投资 导性较强的经济部门,然后通过这些部门的发展带 驱动和创新驱动。各种推动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 动区域内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 发挥了助推作用。随着要素及投资驱动的边际效益 的阶段看,无时间变量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强调,不 递减,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创新,才能保持稳健 论区域经济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区域经济进一步的 的发展速率和质量。实践表明,任何一次社会生产 发展总会打破原有的均衡,而有时间变量的非均衡 和生活方式的创新,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影 发展理论则指出,当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时,区 响。熊彼特的 “创造性毁灭” 理论即强调生产要素及 域经济会趋向均衡。但是, 无论区域均衡增长理论, 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样,在区域 还是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两者均探讨了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中,创新也有相似的影响作用。只是在这 发展中的趋同或差异问题,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 个过程中,创新不仅表现为技术进步,也体现在制 各种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调整 度创新上。对技术进步而言,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 建议。 带动了区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进了区域经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数据处理及信息技术的 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而就制度创新来讲,强制型 发展拓展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各国 或诱致性的经济制度变迁,均会加快生产要素在区 政府及学者逐步认识到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 域间或区域内的流动,进而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配 要影响后,开始将区域创新体系看作区域经济发展 置,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8](p5-6)。 的核心动力,据此建立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区 创新能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 域创新网络”等为主线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其中, 要素:以企业间动态的纵向和横向网络为主的区域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是这些理论中比较能够解释区 创新网络、以人力资本深化为主的区域职业培训制 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理论模型。区域创新体系是地理 度以及以研发、创新和技术转让为主的区域创新支 上临近且有分工协作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教育 撑体系[9](p394-429)。其中,区域创新网络能通过前向关 机构等组织组成的区域性创新系统[3](p187-188)。区域创 联溢出效应或者后向关联效应增大规模经济效应, 新体系利用各创新主体构成的创新网络,按照制度 降低知识交流成本,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 化的作用机制来提升区域的创新产出 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程度。高等 [4](p265-280) 。在区 域创新体系中,有两类主体发挥了区域创新的粘合 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本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作用: (1)区域产业集群及企业是区域创新体系中 中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显著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基 的核心主体,发挥着知识及技术的生产、利用及传 础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则与区域经济经济增长没有 播作用; (2)科研机构、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组织 任何显著的作用[10](p22-30)。区域创新支撑体系能破除 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支撑主体,具有支持产业集群 区域内或区域间的市场分割或者行政壁垒,加速区 及企业创新的基础能力 。各区域创新主体利 域创新资源在区域内或区域间的流动,以最大化区 、 “知识生产” 、 “邻近性”及“社会根植 用“互动学习” 域创新的空间外部效益。同时,支撑体系还能增进 性”等方式[6](p1521-1714),共同推动区域创新的产出: (1) 区域内或区域间不同创新主体及环节的协作,以增 各区域创新主体通过相互学习及模仿,降低独立创 强区域内或区域间创新价值链的协同创新,提高区 新的成本及风险,增加知识及技术存量的流动性; 域创新价值链的正向溢出效应。 [5](p77-86) ·87 ·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现状 域的资金、技术及人才等资源,可能会造成周边地 2008 年以来,伴随全球经济的深刻变化,中国 区的创新空洞化。所以,在推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 开始重视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作用。各区 必须建立“创新极”与“非创新极”之间的区域协调 域逐步减少了经济发展对要素及投资的依赖度,提 机制,避免再次加大区域间的发展差异。 高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经过近些年的 由东部地区的实践可知,制度在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各区域均加大产品、技术、市场、原材料及组 中的作用有: (1)制度确立了区域主体的行动规则, 织方面的创新,加快了区域经济发展步伐。从创新 明确了区域资源的分配方式,提高了区域经济信息 的方向看,各区域推动的创新基本可划分为两种类 的透明度,减少了区域主体行动的不确定性,降低 型。一种是以技术研发、应用及推广为主的技术创 了区域主体间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了区域市场的 新。另一种是以制度构建、改革及优化为主的制度 运行效率; (2)制度界定了区域经济发展必备的产权, 创新 增加了区域主体行动的可预期性和可获得性,激励 [11](p344-349)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背景下, 技术创新及制度创新都取得一定成果。 区域主体主动发挥核心优势,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提供内在动力; (3)制度保护了区域主体的财产、知 中国区域经济尽管发展迅速,但相互间差距较 识、技术等权利,提高了区域主体的边际收益率,激 大,因而各级政府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及协调发 发了区域企业家的创新活力,强化了区域经济发展 展,皆重视从区域实际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体 的人力资本基础; (4)制度能够调控市场的自发性和 系,力图营造颇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以东 盲目性,约束区域内政府的自由裁量权,确保区域 部地区为例,长三角区域部分地区遵照资源、资本、 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秩序性。可见,制度创新是区 技术及区位等优势,创造性地探索出具有各地特征 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决定了其他区域创新的效 的区域经济发展制度。其中, 代表了 “内生渐进式制 率和质量。 度创新模式”的“苏南模式”致力于通过制度和法律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 的创新方式来调节区域市场行为,拓展了区域市场 除了制度创新外,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中 的范围及规模。而以 “自发自生的自组织模式” 为特 国区域创新的总量及增量情况。在技术创新投入方 征的“浙江模式”则创新了块状区域经济体制,完善 面, 2010-2014 年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

本文档由 sddwt2022-04-08 20:07:15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本站的域名是什么?( 答案:sciwk.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