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长江三角洲区域新一轮经济发展前瞻

专业资料 > 经营营销 > 经济/市场 > 文档预览
7 页 0 下载 11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长江三角洲区域新一轮经济发展前瞻 第 1 页 长江三角洲区域新一轮经济发展前瞻 第 2 页 长江三角洲区域新一轮经济发展前瞻 第 3 页 长江三角洲区域新一轮经济发展前瞻 第 4 页 长江三角洲区域新一轮经济发展前瞻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2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长江三角洲区域新一轮经济发展前瞻内容摘要:

大城市群发展研究 GREATER URBAN AGGLOMERATIONS 长江三角洲区域 新一轮经济发展前瞻 ◎  郁鸿胜 摘  要:中国区域合作的发展正呈现出从“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的新态 势,在这一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国家关于 《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提出,更为长 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方向。研究《指导意见》,有助于从宏观上把 脉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及难点,并为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长三角  区域经济  城市群 三角。 一、从“极化发展”向“泛化 发展” (一)从珠三角区域合作到泛珠 三角区域合作 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 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 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附 件陆续在香港、澳门签署。2004年6月, “9+2”政府领导在广州共同签署《泛珠 1994年10月,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 江三角洲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珠三角的 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 区域合作体系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 角”)经济区。这是“珠三角”概念首 来仅限于广东省内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合 次被正式提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 作的“极化发展”,演变成为了“9+2” 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6个城市及 区域合作的“泛化发展”。“9+2”区域 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后 合作可以有两种内涵:一种是由珠三角原 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 来的9个城市加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 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 政区组成的大珠三角区域合作体系;另一 山、惠州、江门、肇庆等9个城市组成的 种则是由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 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 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九个省(自 《城市观察》2009年第1期 Urban Insight 2009, No. 1 101 专题·区域 URBAN HIGHLIGHTS·REGIONAL DEVELOPMENT 治区)及香港、澳门组成的泛珠三角区域 京津冀大都市圈的“极化发展”,演化成 合作体系。 为环渤海区域、东北亚区域的“泛化发 “9+2”区域合作体系中的最亮点无 疑是“深港合作”。深港合作的目标是要 心,成为中国在世界都会中最具竞争力和 (三)从北部湾区域合作到泛北 部湾区域合作 最有实力的区域之一。区域合作的关键是 北部湾区域包括南宁、防城港、钦 建立健全合作的体制和机制。大珠三角的 州、北海四个城市,总面积4.25万平方公 区域合作是外向型的合作模式,重点在区 里。2008年1月,国务院出台《广西北部 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 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其目的是要通过北 术流等要素的合作。这是因为,这个区域 部湾区域合作推动该区域内城市的发展, 体系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 并进而带动整个北部湾区域甚至广西壮族 机制:一是9个行政区域性的市级管理机 自治区经济的发展,这对整个广西少数民 制;二是深圳、珠海、汕头三地的特区管 族地区的稳定和地区贫富差距的缩小都将 理体制;三是香港、澳门两地的特别行政 产生重要作用。 使深港成为亚洲经济的指挥中心和控制中 区管理体制。因此,大珠三角合作的难点 不仅如此,国家还将北部湾区域合 就在于制度合作。制度合作问题一旦解 作与发展纳入中国与东盟十国建立自由 决,将成为中国实施“一国两制”的重要 贸易区的总体战略和规划中,希望通过 典范。 北部湾区域发展,带动中国西南沿海, (二)从京津冀区域合作到东北 亚区域合作 102 展”。 乃至泛北部湾区域联动发展。届时,将 实现泛北部湾区域“一轴两翼”的发展 格局。“一轴”是指从南宁到新加坡经 2004年2月,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 济走廊,它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 的发改委代表在河北廊坊参加了京津冀地 公路为载体,把6个国家、9个城市串联 区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三地与会代表达 在一起。两翼包括西南翼和东南翼,西 成并共同签署了加强京津冀经济交流与合 南翼是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合作区域, 作的《廊坊共识》,正式确定“京津冀经 以澜沧江、湄公河为载体,涵盖中国、 济区域一体化”发展思路。 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和缅甸六个 京津冀区域合作体系在后来的发展 国家,主要发展边贸;东南翼是泛北部 过程中,又进一步扩大到了环渤海区域, 湾经济合作区,以海洋为载体,沿马六 区域合作体系中增加了山东、辽宁、山西 甲海峡、菲律宾海峡和北部湾海峡分 和内蒙古。后经过若干次国际和国内区域 布,包括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 合作研讨会,又在更大范围提出:环渤海 坡、印尼、文莱和菲律宾。通过区域合 区域代表中国的北方经济参与中国、日本 作与发展,把泛北部湾这个原来战争冲 和韩国这一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战略。 突不断的战争湾变成和平湾,最后形成 由此,这一区域的合作与发展模式逐步由 发展湾。这将延伸中国经济对东南亚地 《城市观察》2009年第1期 Urban Insight 2009, No. 1 大城市群发展研究 GREATER URBAN AGGLOMERATIONS 区的辐射影响,实现对这一地区200多个 的区域合作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 重要港口的辐射,对中国经济和东南亚 要内容。 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 二、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新态势 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日本、韩国和东 盟十国组成的“10+3”合作体系更加牢 固。这是由北部湾区域的“极化发展” (一)从要素合作到制度合作 向泛北部湾区域的“泛化发展”演化的 长三角区域最初的合作要追溯到 意义所在。 (四)从武汉都市区和长株潭城 市群各自区域内合作到双“两型社 会”试验区域合作 1982年。那一年,国务院成立了上海经济 区域规划办公室。大家非常熟悉的“星期 六工程师”就是当时长三角最早的区域合 作形式之一。那时在国有经济体制下, “星期六工程师”只能靠人流和技术流的 2008年,位于中部的武汉都市区和 合作。这是市场经济的人流、物流、资金 长株潭城市群同时获批成为“全国资源节 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等要素合作的初始体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 制。 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意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 味着国家规划了包括武汉都市区以及长株 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 潭城市群区域合作体系。其中,武汉都市 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将 区涵盖了武汉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 开发浦东上升为国家策略。从此,长三角 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 以区域经济的概念成为中国总体发展的一 城市组成的“1+8”城市集群,是湖北乃 个重要组成部分。 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武汉 在20世纪末的发展中,长三角区域 都市区内部城市之间已呈现出跨地区合作 的各级政府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经 的雏形,如武汉、黄石和孝感三市的银行 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甚至为 票据已经实现异地同城待遇,9个城市的 促进长三角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商贸、交通、金融联席会议也相继启动。 而打破行政区划疆界,区域内的劳动生产 长株潭城市群目前形成了包括长沙、株 力因而得到了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很 洲、湘潭三市与衡阳、常德、岳阳、益 快。在这一阶段中,要素合作已成了长三 阳、娄底五市组成的“3+5”城市集群。 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形式,其合作的 这两个都市区域同时获批“两型社会”试 主体是企业。 验区域,加速了各自区域内的社会经济一 体化发展,发展势头迅猛。 进入新世纪,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 展开始从要素合作转入制度合作阶段,制 综上所述,我国区域合作体系的发 度合作的主体是政府。随着经济不断发 展从“极化发展”逐渐向“泛化发展”演 展,尽管GDP继续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 进的规律已经显现,在原有省(市)界限 长,但由于区域内行政区划不同,一些制 内的增长极基础上的更大区域、更大范围 约或阻碍企业要素流动的地方保护主义和 《城市观察》2009年第1期 Urban Insight 2009, No. 1 103 专题·区域 URBAN HIGHLIGHTS·REGIONAL DEVELOPMENT 行政疆界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的内河冲击性平原,这是真正地理意义上 它们忽视国家和区域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的长三角。而区域合作概念上的范围可以 追求地方和部门的局部与短期利益,成为 与地理概念上的范围不一致,“15+1” 长三角区域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了改变 个城市或两省一市都可以,这实际上是泛 这种状况,长三角要求在新一轮的区域合 化了的长三角区域,姑且称之为“泛长三 作与发展中加速推进政府间的制度合作。 角”。1982年国务院成立上海经济区规划 因此,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合作除了在政 办公室时,长三角区域的合作范围仅指上 府层面上为企业提供更大的空间,还进行 海和苏锡常、杭嘉湖,包括南通、绍兴、 区域内制度、政策改革与合作的探索:建 宁波等10个城市。一年后扩大成两省一市 立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机制,在 的21万平方公里范围。江西、安徽、福建 注重经济合作的同时,综合协调社会、经 都曾被划入上海经济区规划的范围。这说 济、人口、资源、科技和环境的发展。 明只要有利于整个区域的发展,长三角区 (二)从长三角区域合作到泛长 三角区域合作 在规划长三角区域合作的范围时, 域合作范围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发展 和扩大的,尤其是在国内各大区域都“泛 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基于自身发 展的需要,也必然选择“泛化发展”。 专家们对“长三角究竟指的是哪一个区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务院 域,它的范围是多大”这个问题有一些争 《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 议。 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 一种意见认为,长三角应是10万平 意见》)中把现阶段“长三角”的范围确 方公里的范围,即“15+1”个城市。这 定为“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这“两 个区域最能够体现打破行政区划,凸显长 省一市”。此外,《指导意见》还在最后 三角与世界城市群综合实力的比较优势: 一句明确要求积极推进泛长三角区域的合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凝聚力强,具有区域竞 作,这也为未来泛长三

本文档由 sddwt2022-04-08 20:06:11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本站的域名是什么?( 答案:sciwk.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