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专业资料 > 经营营销 > 经济/市场 > 文档预览
8 页 0 下载 11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第 1 页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第 2 页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第 3 页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第 4 页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3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内容摘要:

2003 年第 3 期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林毅夫 (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100871)   刘培林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  100010)   内容提要 : 本文认为 ,当前中国大陆各省区市之间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 ,重 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下形成的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构 ,与许多省区市的要素禀赋结 构决定的比较优势相违背 ,从而导致大量的赶超企业缺乏自生能力 。基于各省区市的数 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与我们的假说相容 。 关键词 : 自生能力  经济收敛  地区差距 一、 引  言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 , 正如图 1 ( a ) 和图 1 ( b) 所 示的那样 , 中国大陆地区差距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逐渐拉大 ,31 个省区市的人均 GDP 和劳均 GDP 的变异系数以及人均 GDP 和劳均 GDP 的基尼系数在 1990 年之后均呈现上升的态势 。 图 1  1978 年以来的中国地区差距 注 : (a) 图中的变异系数的定义是有关指标的标准差除以均值 ; (b) 图中的基尼系数是根据 Lorenz 曲线的原理得来的 。 资料来源 : 根据《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 1999 ,中国统计出版社) 和各省区市统计年鉴资 料整理而来 。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中国日益拉大的地区差距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解 释这个现象 。Chen 和 Feng ( 2000) 在对 1978 —1989 年中国 29 个省的经验研究中 , 强调了私有企业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私有企业的发展状况能够对地区差距产生影响 。然而 ,正如激进转轨国 家的经验事实所表明的那样 ,私有化本身并不会促进经济增长 , 中国的非国有企业之所以充满活 力 ,是因为这些企业进入了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行业 , 选择了劳动力相对密集的生产技术 。Lee (1994) 以及 Dayal2Gulati 和 Husain ( 2000) 强调了不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量导致了不同区域之间的 差距 。不过 ,这些研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的决定因素并没有给出深入的分析 。 Young ( 2000) 认为地区性保护政策是地区差距拉大的关键 ,因为地区性的市场保护会使本地企业的 资源配置状况偏离本地的比较优势 。但是 ,地区市场分割和保护政策本身也是一个内生的结果 ,地 19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林毅夫 、 刘培林 :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区分割政策是发展战略作用之下形成的 。另外的一些研究 ( 如 Fleisher and Chen ,1997) 将中国地区 差距的原因归结为中央政府的地区倾斜政策或地理因素 ,认为中央政府对东部地区的优先投资是 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的根源 ,同时 ,中西部不利的地理条件也限制了这些地区的发展 。但事 实上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水平并不亚于东部地区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时期里 。如果倾斜的投 资政策是导致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 ,那么就无法解释改革开放之前中西部地区得到了大量投资却 没有缩小和东部省区市发展水平差距的事实 。 我们认为 ,当前中国大陆各省区市之间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 ,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推行 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下形成的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构 ,与许多省区市的要素禀赋结构决 定的比较优势相违背 ,从而导致大量的赶超企业缺乏自生能力 。为了实现赶超战略目标 ,政府就要 扶持这些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 。而各种各样的扶持措施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转 ,制约了这些省区 的资本积累速度 ,也制约了这些省区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 。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 ,中西部 省区摆脱赶超战略影响的过程要长 ,因而其经济增长绩效相对就差 。 本文后面的结构安排如下 : 第二部分阐述赶超战略对中国地区发展差距的影响机制 。第三部 分利用改革以来系统的统计资料 ,对本文的理论观点进行严格的计量分析 。最后是结论性评论 。 二、 自生能力问题以及赶超战略对中国地区差距的不利影响 中国政府从第一个“五年计划” 开始实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 ,是典型的违背比较优 势的战略 ,该战略下建立的大量国有企业是没有自生能力的 ( 林毅夫 ,2002a ) 。自生能力问题以及 为克服这个问题而形成的“三位一体” 的经济体制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拉大 地区发展差距 。其作用机制如下 : 第一 , 在中西部地区建立许多资本密集项目需要大量的初始投 资 。单单从统计数据看 ,这种投资分配模式意在 ( 或者说有可能) 缩小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和相对 落后的内陆地区的发展水平差距 。但是这些投资真正形成的生产性资本量却是有限的 ,而且这些 投资形成的资本品专用性极强 ,对当地经济活动几乎产生不了什么显著的正向外部效应 。① 第二 , 大部分赶超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自然资源 、 初级原矿产品和初级制成品 ,而这些投入品大部分出自中 西部地区 。为补贴赶超项目 ,政府出面人为压低这些商品的价格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 ,中西部地区 事实上在补贴这些赶超项目 。所以 ,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的许多赶超项目不但不会促进这些地方的 经济发展 ,相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起负面作用 。第三 ,尽管政府为赶超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本 ,但 是这些项目只能够为来自发达的沿海地区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创造有限的就业机会 ,而当地 劳动力则被局限于生产率低下的农业部门 。因而 ,本地的劳动力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 改革以来为补贴没有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 ,政府继续压低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 。而这些 资源和产品的产地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改革以来沿海省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从中西部地 区输入越多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因此 ,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向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的经 济增长不断提供补贴 ,导致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另外 ,中西部地区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所背负的 政策性负担 ,内生地导致了这些企业的软预算约束问题 (Lin and Tan ,1999) ,所以 ,即使承担赶超任 务的中西部地区企业能够获得政策性补贴 ,但是其经济绩效也不高 。大量国有企业没有自生能力 , 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问题 ( 林毅夫 ,2002b) 。 三、 对中国地区差距的实证分析 11 实证分析的基本框架 ① 这是因为赶超项目进入的产业和选择的技术均具有资本过度密集的特征 ,而项目建设地区的资本又过于稀缺 , 所以优先 发展的赶超项目的技术难以向当地企业转移 。 2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3 年第 3 期 为了深入说明发展战略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们在这里进行严格的计量分析 。按照新古 典经济增长理论 ( Solow ,1956 ;Barro and Sala2I2Martin ,1991 ,1992) ,由于资本边际报酬递减 ,初始人均 收入较低的经济体在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在速度比初始人均收入较高的经济体快 ,这是经济增长内 在的收敛机制 。但是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没有考虑到发展战略特征决定的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 。正如前文阐明的那样 ,如果一个欠发达的经济体推行违背比较优势的赶超战略 ,那么其经 济增长步伐将被延缓 ,从而使得其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潜在速度 。 3 林毅夫 ( 2002a) 定义了实际的技术选择指数 ( TCI ) 以及最优的技术选择指数 ( TCI ) 来度量发 展战略的特征 。基于此 ,我们这里采取如下方式间接度量政府推行的发展战略对于比较优势战略 的偏离 : 3 ( 1) DS = TCI - TCI   如果一个国家 (地区) 推行顺应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 ,则 DS = 0 。如果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度超越 于所处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则这种赶超战略之下 DS > 0 。DS 的实 际取值越是大于 0 ,则表明赶超力度越大 ,或者赶超的特征越强。进而 ,我们构造如下的计量方程 : ( 2) Gi = α0 + α1 ・L n ( GD PPL 0 , i ) + α2 ・DS i + ψX + ui   ( 2) 式中 ,被解释变量是 1978 —2000 年期间各省区市的劳均 GDP 年增长率 。L n ( GDPPL 0 , i ) 是 各省区市在 1978 年的初始劳均 GDP ,代表初始的发展水平 。按照前述分析 ,如果收敛机制存在 ,则 α1 的符号预期应该为负 ; 同时 ,如果我们的假说和经验事实相容 ,则 α2 符号预期也应该为负 。 3 3 由于 TCI 是不可观察的 ,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计算出 DS i 的取值 。但是 ,注意到 TCI 是一个正 )式: 的常数 ,在回归分析时 ,就可以将 ( 2) 式展开为 ( 2′ Gi = C′ k +α 1 ・L n ( GD PPL 0 , i ) + α2 ・TCIi + ψX + ui ( 2′ ) 3 ) 当中 , C′ )当 在方程 ( 2′ 。预期 TCIi 的系数α2 的符号应该为负 。在方程 ( 2 ) 和 ( 2′ k = α0 - α2 TCI 中 , X 代表其他解释变量 ,对此我们在后文将给出详细的介绍 。 21 变量和数据来源 关于 TCIi 的具体测算办法 , 请参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组 ( 2002) 的报 ① 告 。 TCIi 实际上是刻画各个省区的产业 、 产品和技术结构特征的变量。我们得到的原始 TCIi 数 据是各个省区市 1978 —1999 年期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了刻画整个分析时期里各省区市发 展战 略 特 征 , 首 先 引 入 1978 —1999 年 各 个 年 份 TCIi 指 数 的 算 术 平 均 值 作 为 解 释 变 量 , 记 为 TCI7899 。 我们还引入了另外一种定义的发展战略指标 : TCI7885 ,含义是 1978 —1985 年各省区 TCI 的算 术平均值 ,以便分析改革初始阶段各个省区的发展战略特征。 ( 2′ ) 式涉及到的其他解释变量 X ,视具体情况而不同 。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 ,储蓄倾向越高的 经

本文档由 sddwt2022-04-08 19:15:06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本站的域名是什么?( 答案:sciwk.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