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专业资料 > 经营营销 > 经济/市场 > 文档预览
4 页 0 下载 12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第 1 页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第 2 页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第 3 页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第 4 页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内容摘要:

《经济问题探索 》2009 年第 1 期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金乐琴 , 刘  瑞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 , 北京 100872 ) 摘  要 :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 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 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 。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 , 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中国作为发展 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 , 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 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 , 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 。 中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 , 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 , 在发展战略 、政策机制 、技术创 新等方面 , 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 关键词 : 低碳经济 ; 发展模式 ; 转型 ; 气候变化   一 、低碳经济 : 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巨大挑 密切联系 。综观各种意见 , 笔者认为 , 理解低碳经济 需要把握其三个重要特性 : ( 1 ) 综合性 。低碳经济不 战 , 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 。英国政府在 2003 年的 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 , 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 、 能源白皮书 《我们能源之未来 : 创建低碳经济 》中 , 首次提出了 “低碳经济 ” ( low carbon economy) 的概 社会 、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 。从第一个层面理解 , 低碳经济意味着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关系的 念 。该白皮书从英国对进口能源高度依赖和作为京都 “脱钩 ”, 即 GDP 的增长率高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率 议定书缔约国有义务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实际需要出 (相对脱钩 ) , 或经济稳定增长而温室气体排放量零增 发 , 着眼于降低对化石能源依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 长甚至减少 (绝对脱钩 ) ; 从第二个层面看 , 低碳经 提出了英国到 2020 年 , CO2 排放量在 1990 年水平上 减少 20% , 到 2050 年减少 60% , 以建立低碳经济社 济所确立的是一种在促进发展的前提下解决气候变化 会的目标 。白皮书要求通过提高资源的生产率 , 以更 调发展与减排的结合 , 重点在低碳 , 目的在发展 , 通 过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来减少能源需求和排 少的污染获取更多的经济产出 。 问题的基本思路 , 与单纯的节能减排思路不同 , 它强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始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 放 , 而不是以降低生活质量和经济增长为代价实现低 虑 , 随着实践的进展 , 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 , 碳目的 ; 从第三个层面看 , 低碳经济还关系到人类的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低碳经济的理解 。目前大多 发展权和社会公平问题 。因为几乎人类所有的生产和 数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 、低污染 、低排 消费活动都一定程度依赖能源 , 产生相应的温室气体 放和高效能 、高效率 、高效益为主要特征 , 以较少的 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如 , 排放 , 不同的国家由于发展水平不同 , 面临的发展潜 力和减排空间不同 , 要设计合理的 、能为国际社会所 有学者认为 : 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 认同的碳排放方案 , 必须从社会公平与人类可持续发 的前提下 , 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 尽可能最大限 展的角度进行考虑 。 ( 2 ) 战略性 。气候变化所带来的 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 实 影响 , 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 。低碳经济要求进 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 行能源消费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进行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 它与可持 一次全新变革 , 是人类调整自身活动 、适应地球生态 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 一致的 , 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 系统的长期的战略性选择 , 而非一时的权宜之计 。 ( 3 ) 全球性 。全球气候系统是一个整体 , 气候变化的影响     作者简介 : 金乐琴 , ( 1965 - ) , 女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可持续发展 , 宏观经济政策 。刘瑞 , ( 1961 - ) , 男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研究方向 : 宏观经济政策 , 社会发展管理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 2007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07&ZD005 - KTJB01 ) 《科学发展观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体现研究 》 的阶段性成果 84 具有全球性 , 涉及人类共同的未来 , 超越主权国家的 范围 , 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 严峻挑战 , 低碳发展需要全球合作 。多年来 , 各国围 绕着气候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谈判 , 从而形成全球性 的制度框架 , 如 《京都议定书 》 。但是 , 由于没有一 个世界政府 , 这种全球性的制度规范往往在参与和执 行方面受到国家利益的左右而大打折扣 。 近年来 ,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明显 , 发 展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 。英国政府 在继 2003 年能源白皮书之后 , 于 2006 年 10 月发布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 : 斯特恩报告 》, 对全球气候变化 的经济影响做了比较权威的定量评估 , 指出如果目前 全球以每年以 GDP1%的减排成本投入 , 可以避免将来 每年 5% - 20%的 GDP 损失 , 呼吁全球尽早向低碳经 济转型 。 2007 年 2 月至 11 月间 ,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 化专门委员会 ( IPCC ) 陆续发布第 4 次气候变化评估 报告的四个部分 , 从不同方面就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 、 原因 、预估 、影响 、适应和减缓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 合评估 。报告指出 , 在当前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和相关 可持续发展措施下 , 未来几十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 持续增加 。如以等于或高于当前的速率持续排放温室 气体 , 会导致全球进一步变暖 , 并引发 21 世纪全球气 候系统的许多变化 , 从而对全球人类的基本生活元素 % %水的获得 、粮食生产 、健康和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 2007 年 ,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里岛召开 , 为 2012 年以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了 “巴里岛路线 图” 。与此同时 , 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也已开始采取 一系列实际行动向低碳经济转型 。英国先后引入了气 候变化税 、气候变化协议 、排放贸易机制 、碳信托基 金等多项经济政策 ,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丹麦 、芬兰 、 荷兰 、挪威 、意大利和瑞典等国 , 对燃烧产生二氧化 碳的化石燃料已开征国家碳税 ; 德国 、日本和奥地利 等国也相应引入了能源税和碳税制度 ; 美国也在投入 巨资研发低碳技术 , 尤其是最近发布实施的 《能源政 策法 》, 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 。 如何应对这样一种新潮流 , 中国学者目前有不同 的看法 。大多数意见认为低碳经济是未来国际经济社 会发展的新趋势 ,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并可能会 带来国际贸易 、市场和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改变 , 对 中国来讲 , 挑战和机遇并存 , 需要积极应对 。有学者 把低碳经济提升为规制各国利用化石能源的权力 、维 护全球生态系统稳定的一个新的国际规则 , 把 《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对各国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责任 的规定与 《联合国宪章 》保障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及 《关贸总协定 》规制各国贸易竞争的作用相提并论 , 认为中国需要正确面对它 、尊重它 , 并积极地参与 。 也有一种意见认为这是美欧利用气候问题设局 , 把气 候问题提到国际政治层面 , 给中国施压 。 实际上 ,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 国 , 第二大 CO2 排放国 , 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 并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了大量工作 。中国先后于 1998 年 签署 、 2002 年批准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和 《京都议定书 》 。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 , 中国没有像发 达国家那样承担减排责任 , 但仍积极行动 , 开展节能 减排工作 。“九五 ”计划 ( 1996 - 2000 ) 提出了节能 率平均每年为 5% , 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包括温 室气体 ) 的目标 。“十五 ”计划又提出节能和减少主 要污染物排放 10% 以上 。 “十一五 ”规划则把单位 GDP 能耗降低 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 10%作为约 束性指标 。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 “加强应对气 候变化能力建设 , 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 2007 年 6 月 , 中国政府发布了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 案 》, 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 。同年 , 国 务院印发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 提出了 45 条 具体工作安排 , 国家发改委制订的 《单位 GDP 能耗考 核体系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 , 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实 行节能减排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这一切都表明 , 中国在节能减排上已经下了很大决心 , 并取得一定成 效。 二 、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的制约因素 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也是国际社会 长期发展的趋势 。但结合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 , 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着一系列 挑战 : 1、发展阶段 。中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 、城市化 快速发展的阶段 , 人口增长 、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 长 。国内外众多关于中国未来排放的情景研究都支持 这一结论 。国际能源署 ( IEA ) 发布的 “世界能源展 望 2007 年 ”中 , 2005 - 2030 年在参考情景和可选择 政策情景下 , 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将分别增长 312% 和 215% , 能源相关的 CO2 排放将年均分别增长 3. 3%和 2. 2% 。在各个情景下中国都将在 2010 年后超 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 2、发展方式 。长期以来 ,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粗放 式的特点 , 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 , 单位 GDP 能耗 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 。 虽然我们早在 “九五 ”计划中就提出要促进经济增长 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但十多年过去了 , 以粗 放型为主的增长方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 , 这其中有着 深刻的体制根源 。因而我们要充分估计到粗放增长的 惯性和转型的难度 。 3、资源禀赋 。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 , 煤炭占 94% , 石油占 5. 4% , 天然气占 0. 6% ,

本文档由 sddwt2022-04-08 19:15:06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本站的域名是什么?( 答案:sciwk.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