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x文档 “丝绸之路经济带” 跨文化相互认知, 认同及融合路径研究

专业资料 > 经营营销 > 经济/市场 > 文档预览
7 页 0 下载 8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丝绸之路经济带” 跨文化相互认知, 认同及融合路径研究 第 1 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 跨文化相互认知, 认同及融合路径研究 第 2 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 跨文化相互认知, 认同及融合路径研究 第 3 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 跨文化相互认知, 认同及融合路径研究 第 4 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 跨文化相互认知, 认同及融合路径研究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2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丝绸之路经济带” 跨文化相互认知, 认同及融合路径研究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文化 相互认知、认同及融合路径研究 Тан Цзяньван (КНР, Сиань) 摘要:论文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之上,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健康 长期有序的发展,能否处理好经济带上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跨文化认知。跨文化认 同和跨文化融合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文中作者强调坚持在“本我”文化、他我文化和文 化异同的三角框架下解决文化认知、认同和融合问题。并从三个方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 文化认知、认同和融合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必须正确理顺辩证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本我 文化”、“他我文化”之间的关系并辩证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内在差异、加强丝绸之路经济 带上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民心想通、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带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 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均衡性,并且使其处于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位置。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融合 Research on the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cknowledgement, and Blending Method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s backgroun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its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We must appropriately handle problems related to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regions, and nations. The author insists on solving the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cknowledgement, and blending problems using the triangle model which includes the “ego culture”, “alter ego culture”, an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es”.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 se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go culture” and “alter ego culture” dialectically. Second,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regions, and nations in the economic belt. Third, make efforts to balanc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mong the countries and make the balance in the key place. Keywords: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cultural awareness, culture acknowledgement, culture blending 1 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概念 2011 年 7 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金奈正式向全世界公布了美国的 新丝绸之路战略。在这次以“印度和美国:对 21 世纪的展望”为主题的演讲中, 希拉里正式提出了把中亚和南亚连接起来的设想,并把它命名为新丝绸之路。 当年 10 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相关国家的大使馆发出电报,要求将美国的 中亚、南亚政策统一命名为新丝绸之路战略,并将其向国际伙伴进行通告。这 标志着新丝绸之路战略正式成为了美国的国家战略。美国坚持认为,一个安全、 稳定、繁荣的阿富汗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地区,如果阿富汗能够融入 地区经济带中,它就可能从地区合作中寻得发展的机会,从而真正推动阿富汗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美国认为这一战略根植于该地区曾经密切相连的 历史,并与这一地区传统的合作模式是相互适应的。1美国这一战略思想的最早 渊源,学界普遍认为源自 2005 年约翰霍普斯金大学高等国际研究院中亚高加 索研究所的 F.斯塔尔(S.Frederick Starr)教授和美国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的 卡钦斯教授(A.kuchins)。他曾经在其主编的《新丝绸之路:大中亚的交通和 贸易》这本著作中提出了“大中亚”的思想。斯塔尔教授主张通过推动地区经济 的联动发展来带动阿富汗经济的发展。后来,斯塔尔教授和卡钦斯教授相继在 《阿富汗国建建设迷雾的背后:给经济战略一个机会》等学术论文中均多次对 其思想予以详细的阐释,而这些学术思想基本构成了美国的新丝绸之路国家外 1 Robert O.Blake,Jr.Assistant Secretary,Bureau of South and Cental Affairs,Remarks at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November14,2011.http://www.state.gov/P/sca/2011/177181.hm 交战略的思想基础。 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严峻,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 期,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均受到严峻的考验,特别是 暴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的威胁越来越大,而美 国也试图通过其所谓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对中国构建陆上包围圈。中共十八届 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就必须积极稳健地推行国家安全战略从消极安全向积极安全转型”。2013 年 9 月 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了以“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 来”为主题的演讲。在此次演讲中,习近平正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 战略思想。2习近平在这次重要演讲中指出:“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 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哈萨克斯坦这片土地,是古丝绸 之路经过的地方,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 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 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3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 都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的古代的商业贸易通道。它跨越龙山山脉,穿过河 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着帕米尔高原抵达中亚、西亚和北 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基础上形 成的当代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通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 济大走廊。我国著名学者主要从经济学概念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做了一定的区 域划分,他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划分为中亚经济带、环中亚经济带和亚欧经济带, 而中亚经济带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从以上的背景分析中我们不难 看出,我国提出的丝绸之力经济带概念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国家战略概念,包 括国家最近实施的丝绸之力发展基金和亚洲投资银行等战略机构都是为了使丝 绸之路的国家战略得以实现的极为重要的经济平台。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的最 为关键和重要的基础就是这一代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将为丝绸之路的长期 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在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物质基础和经济基 础的同时,亦需要高度重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 历史文化差异。在这一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丝绸之路经 济带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认知、历史文化认同和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融合问 题,只有这样,才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健康、长期、有序的发展和为沿线国家 带来长期、稳定的繁荣和安全、稳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2人民日报,2013 年 9 月 8 日,第 3 版 3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9/08/c_117273079.htm. 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跨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融合 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特征,也就是处在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深刻变动时 期,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样,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基本 趋势,也是当代历史文化和经济全球化历史趋势下的极为重要的历史背景之一。 也正是在这一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前所未有的出现了 价值转型和价值重构的问题。在现阶段我国亦处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 期,价值多元和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的差异等各方面均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特 征。由于人类是处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存在,在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时 代之前,人类社会主要经历的是一种熟人社会,而在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之 下,人类社会的个体认同、乃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特别是历史文化认同等问 题随之而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交往全球化的历史背景 下诞生的历史产物。它必然涉及到丝绸之力经济带上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的认同问题,这些问题都极为复杂。本文将着重讨论丝 绸之路经济带所关涉的历史文化认同和融合问题,并试图对这种认同和融合的 路径作出探索。 文化,源于拉丁文 cultura,原意为对土地的耕耘和对植物的栽培,后来引 申为对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培养。在中国的古籍中,文化的含义主要体现 在文治和教化两个方面。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所获得 的物质的、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财务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 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随着社会物 质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狭义的文化则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 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 继承性,通史也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地理环 境的影响。在阶级社会里,文化具有阶级性。马克思指出:“支配着物质生产 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 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4 在社会科学领域,文化的含义莫衷一是。若大致去分析学界对文化的定义 不下百种。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可以对文化下一个定义。但是在这诸多的文化 定义当中,使用最为广泛并为学界所认同的文化定

本文档由 sddwt2022-04-08 16:59:53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本站的域名是什么?( 答案:sciwk.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