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绵羊宿营法防除天然草地灌木杂草研究

专业资料 > 农林渔牧 > 林学 > 文档预览
1 页 0 下载 14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绵羊宿营法防除天然草地灌木杂草研究 第 1 页

绵羊宿营法防除天然草地灌木杂草研究内容摘要:

草 业 学 报 AC T A PR AT ACU L T U RA E SIN ICA 76- 81 12 /1999 第 8卷 专辑 V ol. 8, Suppl. 绵羊宿营法防除天然草地灌木杂草研究 Ⅰ .回顾与进展 张英俊 1 ,蒋文兰 2 ,符义坤 1 ,樊晓东 2 ( 1.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2. 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 文章综 述了绵羊宿 营法的概 念、意义 ,研究 简史 ,新 近研究进 展以及今后 仍需继续 研究的若 干问题。 关键词: 绵羊宿营法 ;防除 ;草地灌木 ;杂草 中图分类号: S826. 43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04-5759( 1999) S0-0076-06 在国民经济建设“八五” ( 1990~ 1995)期间 ,由蒋文兰主持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云 贵高原草地畜牧业综合效果研究” ,曾对绵羊宿营法清除天然植被、改良天然草地以及建植人 工草地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 ,发现绵羊宿营法可以有效地清除天然植被中的草本植物 ,而且 对灌木也有一定的清除效果。 为探明其清除天然植被的机理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云贵高原 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研究”仍将该课题列为一个子项目进行后续研究。 1 绵羊宿营法概念及意义 绵羊宿营法是在南方草地畜牧业综合研究中提出的一项改良草地方法。 其思想源自我国 北方牧区的“小搬圈” ,但“绵羊宿营法”与“小搬圈”相比 ,在内容和意义上已大不相同。 绵羊宿 营法是指绵羊放牧归来 ,晚上在人为规定的宿营地过夜 ,以此来清除天然植被、建植人工草地 或维护草地持续发展。其计算是以羊夜为单位。一个羊夜是指一只体重 50~ 60 kg 的绵羊在 1 2 m 草地上卧伏一个晚上 ( 13 h )。 研究绵羊宿营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和实用推广价值: ( 1) 可以充分利用天然草地资源 ,为南方草山草坡的开发利用提供低成本开发模式。我国 2 南方约有 4 000万 h m 的草山草坡 ,多为灌草丛草地 ,生产力很低。常规开发利用难度很大。一 方面土层薄、坡度大 ,不利于机械作业 ,另一方面原有植被茂密而较难开垦 ,尤其是植被中还有 许多灌木 ,给开垦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清除天然植被提倡带式开发 ,实现资源保护与开发共 存 ) ,代价太高。此外 ,这一地区大多是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开发草山草坡必须寻求 低成本模式。 绵羊宿营法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开发技术 ,可起到利用和清除的双重作用 ,使资 源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 ,也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途径。 ( 2) 有利于建植高产人工草地 ,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主要是利用绵羊蹄的践踏作用 ,使 土地达到耕作的目的 (即农业中常利用的畜蹄耕作 )。 在绵羊出营地之前 ,撒播牧草种子 ,再利 用绵羊践踏使牧草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 ,达到建植人工草地的目的。南方气候温和、湿润 ,适宜 多种温带、亚热带牧草的生长 ,如黑麦草 ( Lol ium perenne ) 、白三叶 ( Trif olium repens)、红三叶   收稿日期: 1999- 10- 09 基金项目: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云贵高原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技术研究 ( 96-016-02-01 A)”内容 作者简介: 张英俊 ( 1971) ,男 ,内蒙古人 ,现于日本国家草地研究所做博士后。 第 8卷专辑 草业 学报 1999年 77 ( T . prabense )、鸭茅 ( Dactyl is glomerata )等均可栽培 ,并生长良好。试验证明 ,甚至在石灰岩裸 露的地方都可以建植人工草地。 ( 3) 利用绵羊宿营法建植人工草地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众所周知 ,南方气候温和、湿润 ,适宜多种温带、亚热带牧草的生长。但另一方面 ,如 果南方草地开发不当 ,人工草地建植、管理不好 ,势必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后 果。按照恢复生态学理论 ,生态系统是一个软系统 ,它不可能在干扰后恢复到同一点 ;即使它尽 可能恢复到保持原来的功能 ,也决不可能有同样的生物和化学组成 ,象绵羊宿营法对原生态系 统本身是一种干扰 ,而且是十分强烈的干扰。 试验证明 ,用绵羊宿营法建植的人工草地可以有 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因此绵羊宿营法是开发南方草地的一项有效的实用技术 ,可以实现资源开 发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的目的。 ( 4) 合理利用、科学管理 ,维护草地持续发展。 绵羊宿营具有我国北方牧区“小搬圈”的基 本功能。南方由于水热资源丰富 ,人工草地容易建植 ,但管理不善 ,其退化亦相当快。绵羊宿营 法运用不断改变宿营地的方法 ,有意识地将宿营地设在退化地段 ,使绵羊粪尿从放牧地转移到 营地内以提高土壤营养水平。同时绵羊粪中还含有牧草种子 ,从而达到自然补播的目的。因此 , 绵羊宿营法可为维护草地持续利用 ,促进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 历史回顾 在 40年代 ,前苏联的许多国营农、牧场和集体农庄都实行家畜野营坐地放养 ,主要对象是 奶牛和青年牛。野营坐地放养法为奶牛配给较近的牧场 ,而为青年牛配给较边远的牧场。场上 建有临时性的围栏畜圈 ,并实施家畜在牧场野营中的昼夜放养 ,外加一定的补饲。这样 ,既有利 于牧场饲料生产率的提高 ,又可保证家畜的健康。如 1949年塞利多夫区的“斯大林”集体农庄 , [1 ] 采用野营坐圈方法饲养家畜 ,获得了平均每头母牛 2 500 kg 的产乳量 。 我国北方牧区很早以前就开始在草地上搭建临时活动棚圈 ,让绵羊在草地上过夜 ,并不断 移动棚圈 ,俗称“小搬圈”。 60年代初 ,王庆瑞 [ 2] 对甘肃省天祝县草原上羊群野营坐圈情况进行 调查 ,发表了调查研究报告。指出野营坐圈是在天然草地上为畜群设置的露天宿营畜圈。畜圈 大小根据畜群种类和数量而定。 畜圈围墙采用活动的栅栏或绳索与牧场其他部分隔开。 调查 地段为河谷阶地老芒麦 ( Elymus sibi ricus )+ 蕨麻 ( Potentil la anserina )型牧场 , 5月初有 200只 母羊和 200余只羔羊在 0. 7 hm2 草地上坐圈 20天后 ,于 5月底出圈转入另一畜圈。 当年 8月 进行调查测定并分别与阶地的重牧区、轻牧区的植被和产草量比较 ,发现坐圈区杂草减少 ,禾 本科草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 ,老芒麦处于绝对优势 ,为群落的建群种 ; 草群外貌呈鲜绿色 ,草 高没膝 ; 种的饱和度相对降低 ,为 10株 / m2 ;草群总盖度达 95% 左右 ;毒害杂草极少 ; 地表散布 有均匀、厚约 2 cm 的羊粪层。 坐圈区草群茂密 ,植被郁闭 ,禾草增加 ,产量上升达 3 500 g /m2。 70年代初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站 ( 1972)在碌曲县调查总结了羊群小搬圈 ,培育割草 场的经验 ,指出每一羊群在一地停留不超过 15天 ,不但不会使草原变坏 ,反而收到普遍施肥的 效果。 在羊群坐过圈的地方 ,牧草长势好 ,增产 4. 6~ 7. 1倍。 另据车驷 [3 ]报道 ,在云南山区 ,少 数民族常将羊群赶到远田远地放牧一段时间 ,夜晚将羊圈养在田地中 ,并不断更换地方 ,以解 决远田远地的肥料问题 ,群众称这个方法为羊卧地。 朝鲜 Lee H W [4 ]等人进行“畜蹄耕作法改良草地”研究 ,与绵羊宿营法相似 ,但仅限于播种 期单项处理效果的研究。 Tw ardy S等人 ( 1994)则进行了与绵羊宿营法极相似的研究工作 ,将 78 A CT A P RA T A CU L T U R AE SIN ICA ( V ol. 8, Suppl. ) 12 /1999 绵羊以 1只 /m2 的密度在营地圈 10 h 后移走 ,结果发现营地牧草产量增加 ,优良牧草所占比 例增加。 Koichev T [5 ]把一只体重为 25~ 30 kg 的绵羊圈在 0. 5 m2 草地上 ,每隔 2天转移宿营 [6 ] 地 ,证明绵羊宿营地粪尿对草地有长久的效益 ,应该每隔 5~ 6年重复一次。 Ko rab A 测定绵 羊宿营对草地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指出 ,宿营使禾草分蘖增加 ,根增重 ,有效的降低了草地 水土流失和蒸发。 Ko ta nska M [7 ]研究从 1973年到 1975年 ,草地不施肥也不刈割 ,仅利用一只 绵羊在 1 m 2 草地圈 1天 1夜 ,草地质量和组分发生变化 ,人工种植的羊茅草上升为优势种。 [8 ] 2 Loiseau P 进行绵羊宿营试验 ,将绵羊以 1只 /m 的密度在天然草地上圈 1~ 3个晚上 , 就其独自及除杂补播共同作用对草地产量、植物组分和草地营养的影响进行研究 ,同时用施相 同量的 N、 P、 K 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清除植被 ,迅速改良草地的最佳处理是绵羊宿营 2个晚 上+ 牧前撒播适应性最佳的牧草种 (该试验为黑麦草 )+ 除杂 (依播种期定 ) ,并且指出 ,对当地 环境适应性很好的人工草种是改良草地的关键。 Sav ic V [9 ] 研究一只绵羊在 1 m 2 草地上分别宿 营 1、 2、 3、 4、 5个晚上对草地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绵羊宿营可以提高干草产量 ,产量随宿营 强度而增加 ,其增量分别为 1. 10、 2. 13、 2. 84、 3. 65、 3. 94和 4. 12 t /hm 2。 3 新近研究进展 对绵羊宿营法改良天然草地进行系统研究是由蒋文兰等 [10~ 12 ] 于 1990年开始的 ,经过近 8 年的研究与实践 ,绵羊宿营法已在贵州岩溶山区土地的开发中产生了显著的效果。研究结果如 下: 3. 1 最佳宿营时间和宿营强度 草地全年牧草干物质产量随着绵羊宿营强度的增大而增加 ,从实用和经济的角度考虑 , 8 羊夜 /m2 的绵羊宿营强度效果最佳。 对于宿营时间 ,一年中 , 7、 8月份宿营 (同时播种 )的草地 全年牧草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 5、 6、 9月份宿营的草地。 3. 2 植被成分变化 利用绵羊宿营法播种的草地 ,使原天然植被中的植物种类几乎全部消失 ,播种的牧草 黑麦草、白三叶、鸭茅、绒毛草都有很好的长势和竞争力 ,鸭茅和绒毛草、白三叶对当地自然生 态条件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 ,对杂草有极强的竞争力。 3. 3 土壤肥力增加 绵羊宿营使土壤肥力增加 ,试验后第 3年 ( 1994)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有效 N、 P、 K和 p H 2 值均高于对照区。 最佳处理组合 (即绵羊宿营强度为 8羊夜 /m ,宿营时间为 8月前后 ,牧草混 播组合为鸭茅+ 白三叶 )试验的土壤肥力、植物

本文档由 sddwt2022-04-08 21:52:57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本站的域名是什么?( 答案:sciwk.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