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周秦时期从重农到农商并重的演变

专业资料 > 农林渔牧 > 农学 > 文档预览
1 页 0 下载 16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周秦时期从重农到农商并重的演变 第 1 页

周秦时期从重农到农商并重的演变内容摘要:

周秦时期从重农到农商并重的演变 周秦时期从重农到农商并重的演变 薛瑞泽 (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关中地区作为中华文明产生的重要地区之一 , 农业文明在关中地区的发展进程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西周和秦经济模式的变化 , 即由重农 到农商并举发展模式的转变,对于关中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秦人最终统一全国有 着重大的影响。 一 周人重农兴国 周人的先祖后稷在幼年时就对农业感兴趣,“其游戏, 好种树麻、 菽, 麻、 菽美 ”。 长大成人后,后稷 “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 ”。 帝尧举荐他 为农师,因为后稷懂得农业,“天下得其利, 有功 ”, 这种 “功 ” 自然是发展农业的功 劳。舜称赞后稷曰: “黎民始饥, 尔后稷播时百谷。”① 对后稷幼年喜好农业学种庄稼 的情况,《诗经·生民》 云: “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 麻麦幪幪, 瓜瓞唪唪。” 从 《诗经》 中可以得知后稷所种的庄稼有大豆、 麻、 麦和瓜, 且长势喜 人。后稷在成人后发展农业的历史 《诗经 · 生民 》 也有反映, “诞后稷之穑, 有相之 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 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 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 维穈维芑。 恒之秬秠, 是获是亩。 恒之穈芑, 是任是负。” 诗 人笔下的后稷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很深的了解 , 这应当是周人先祖发展农业生 产经验的总结。《诗经·鲁颂 》 对后稷的功绩也有描述, 后稷种的庄稼有 “黍稷重穋, 稙稚菽麦”,“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反映了粮食种植的初始情况,可见在农业起源阶 段,各种农作物经由先民的培育都已经成功种植。 《孟子》 卷五 《滕文公上 》 云: “后 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由此可见后稷开启的周人发展农业的历史 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不过就后人的相关记载来看, 后稷时期处于关中地区农业发展的 拓荒时期,人们还不懂得冬天种植小麦。《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 云: “水冻方固, 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 《韩非子 · 喻老 》 亦云: “故冬耕之稼, 后稷不能羡 也。” 可见后稷时期先民对于冬小麦的种植还没有认识 。 ” ① 《尚书·虞书·舜典》 舜曰: “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 59 — 秦汉研究 ( 第六辑) 后稷之后,经过十几代人的传承,到公刘时,迁到豳地 ( 今陕西栒邑) , “公刘虽 在戎狄之间, 复修后稷之业, 务耕种, 行地宜, 自漆、 沮度渭, 取材用, 行者有资, 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 百姓怀之, 多徙而保归焉。 周道之兴自此始, 故诗人歌乐思 其德”①。《诗经·公刘》 对公刘率领周人历尽艰辛迁居豳的过程作了完整的描写 , 其 中提到开垦的土地 “既溥既长”,又 “涉渭为乱, 取厉取锻 ”, 改进生产工具, 采取了 “彻田为粮” 的措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诗经 · 豳风 》 则展示了迁居豳地之后农 业发展的状况。其中有描述农夫耕田的 “同我妇子, 馌彼南亩 ” 诗句, 还有管理农田 的田官 “田畯”。这里种植的庄稼有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 此外, 农夫还要在 “十 月获稻”,表明粮食作物品种的多样化。除此之外, 在不同的季节, 农夫要采桑、 狩猎 和采集等劳作,显示出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又经历了数代之后, 到古公亶父时, “复 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为其邻近的薰育戎狄强索财物, 霸占 土地,周人在古公亶父的率领下迁居周原 ( 今陕西岐山) , “乃贬戎狄之俗, 而营筑城 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诗经 · 绵 》 描述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迁居 岐山之下后,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的历史过程,古公亶父在率领部落民到岐山后, “乃 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 此外, 还建起了房 屋,“乃召司空, 乃召司徒, 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 缩版以载, 作庙翼翼 ”。 在建成的 城郭,“乃立皋门, 皋门有伉。 乃立应门, 应门将将。 乃立冢土, 戎丑攸行 ”。 这一时 期,周人已经初具国家的规模。《吴越春秋·吴太伯传》 云: 修公刘、后稷之业, 积德行义, 为狄人所慕。 薰鬻戎姤而伐之, 古公事之以 犬、马、牛、羊,其伐不止。 事以皮币、 金玉、 重宝, 而亦伐之不止。 古 公 问: “何所欲? ” 曰: “欲其土地。” 古公曰: “君子不以养害害所养。 国所以亡也。 而 为身害,吾所不居也。” 古公乃杖策去邠, 逾梁山而处岐周。 曰: “彼君与我何 异? ” 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古公。居三月,成城郭,一年成 邑,二年成都,而民五倍其初。 可见古公亶父迁居岐山之下是因为薰鬻戎姤的不断逼迫 ,特别是戎狄 “欲其土地 ”, 使 周人失去了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所以周人在古公亶父的率领下迁居适宜农业生产的岐 山地区。关中地区 “膏壤沃野千里 ” 的 “上田 ”, 经由周代先民的辛苦经营, 形成了 “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重为邪” 的风俗。 西周初年周人在关 中地区奋斗的历程,显示了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的重要作用 。 在周人逐步进入关中腹地的同时,关中地区原始的商业也开始萌芽。《孟子 》 卷二 《梁惠王下》 云: “昔者公刘好货,《诗》 云: ‘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 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 然后可以爰 方启行。” 这里的货,虽然有物品之意,但无疑为交换提供了前提。 汉代人对 “公刘好 货,居者有积,行者有囊”② 也大加赞赏。这表明原始的商业已经产生。 ① 《史记》 卷 4 《周本纪》。 ② 《盐铁论》 卷 7 《取下》。 — 60 — 周秦时期从重农到农商并重的演变 二 秦人农商并重的传统 秦人早期也是凭借农业而发家的, 待部族逐渐壮大之后, 始从事商业经营。 秦人 的先祖大费曾 “与禹平 水 土 ”, 大 费 还 “佐 舜 调 驯 鸟 兽, 鸟 兽 多 驯 服 ”。 到 造 父 时, “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 骝、 耳之驷, 西巡狩, 乐而忘归。 徐偃王 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 这说明秦人的先祖因为牧马而为 周缪王驾驭西巡。到非子迁居犬丘后,“好马及畜, 善养息之。 犬丘人言之周孝王, 孝 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 马大蕃息。” 周孝王对非子非常满意: “昔伯翳为舜主畜, 畜 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 于是 “邑之秦, 使 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从秦人的先祖驯服鸟兽, 到后来为周天子饲养马匹, 表明秦 人从开始就是以农牧业发迹的。 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 赐之岐以西之地 ”, 并且说: “戎无 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 即有其地。” 还举行仪式, “与誓, 封爵之 ” 秦 襄公 “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 乃用骝驹、 黄牛、 羝羊各三, 祠上帝西畤 ”。 秦人获得了控制关中地区的名义。 此后秦人通过不断的战争打退了戎人的进攻, 逐步 实现了对关中地区的占领。 秦的农业在秦穆公时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 有多余的粮食外运。 秦穆公十二 年,在晋国发生灾荒之后, “晋旱, 来请粟。 丕豹说缪公勿与, 因其饥而伐之。” 公孙 支、百里奚则赞同救济晋国,“于是用百里奚、 公孙支言, 卒与之粟。 以船漕车转, 自 雍相望至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泛舟之役 ”。 秦国有救济晋国的粮食, 足以反映 其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 对秦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能估计过高, 在大的灾荒 之年,秦国的粮食并不能全部满足百姓的需要。 秦穆公十四年, “秦饥, 请粟于晋 ”。 这充分说明秦国的农业经济还不足以抵御大的自然灾害 。 秦人从文公到缪公时期, 因 居雍的交通便利,“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秦献公徙居栎邑,“栎邑北却戎翟, 东通三 晋,亦多大贾”①。反映了秦国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 对于与周边地区的商业活动也 很重视。《说苑》 卷二 《臣术》 云: “秦穆公使贾人载盐,征诸贾人, 贾人买百里奚以 五羖羊之皮,使将车之秦,秦穆公观盐,见百里奚牛肥。” 虽然这一记载与正史的记载 有异,但由之可以看出商贾贩运食盐, 且在贩运途中可以购买奴隶, 用来贩运, 足见 商人已经积累起雄厚的资本, 且受到秦穆公的重视。 从秦文公开始, 秦国境内的商业 市场也开始逐步出现。《郡国志》 曰: “雍州富平西南十五里有直市城, 秦文王造。 物 无二价,以直市为名。”② 此时秦国所设立的市可能以以物易物为主 , 故有 “物无二 ① 《史记》 卷 129 《货殖列传》。 ② 《太平御览》 卷 191 《居处部十九·市》。 《三辅黄图》 云: “直市在富平津西南二十五里, 即秦文公造。物无二价,故以直市为名。” — 61 — 秦汉研究 ( 第六辑) 价” 之说。到秦献公时,在此设立商业市场, “献公立七年, 初行为市 ”①。 在秦献公 之前,秦国市场的设置表明秦国已经开始出现了原始的市场 , 而且这些市场因为秦社 会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具有临时性质, 并不能全面反映秦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从秦 穆公开始秦国的农业与工商业呈现出并行发展的态势 。 秦国的崛起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所奠定的土地私有制基础有密切关系 。 秦孝公 三年,商鞅 “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 孝公善之 ”, 开始了变法 的历程。十二年,迁都咸阳后,“并诸小乡聚, 集为大县, 县一令, 四十一县。 为田开 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商鞅所确定的耕战策略使秦国具备了通过发展农 业强国。在变法过程中,商鞅颁布了垦草令, 奖励开荒种地。 在 《商君书 · 垦令 》 篇 中,商鞅对垦荒作了充分的论述。他强调应当不给官员谋求私利的机会, “邪官不及为 私利于民,则农不败; 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 商鞅对荒地开垦作了一系列的 规划,提出 “訾粟而税 ”, 即按照粮食的产量纳税,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 “壮民疾农不 变。壮民疾农不变,则少民学之不休。少民学之不休, 则草必垦矣 ”。 商鞅还强调不应 当 “贱农”, “民不贱农, 则勉农而不偷。 国安不殆, 勉农而不偷, 则草必垦矣 ”。 还 要迫使游手好闲之人参加农业生产,“农则草必垦矣”。也要使商人积极参加农业生产, “商欲农,则草必垦矣”。此外, 商鞅还提出禁止百姓心意浮荡、 禁止大夫家长大兴土 木、禁止开设旅店、 禁止抬高物价、 实行严刑峻法、 禁止民众迁徙等, 使百姓加强垦 荒。除了充分利用本国民众开垦荒地外, 商鞅还采取措施吸引东方六国的民众到秦国 从事农业生产。《通典》

本文档由 sddwt2022-04-08 17:14:29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本站的域名是什么?( 答案:sciwk.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