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档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频道 > 文库题库 > 考研题库 > 文档预览
14 页 0 下载 18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 1 页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 2 页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 3 页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 4 页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9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内容摘要:

2014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 治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 单项选择题:1~16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试验。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 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 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D.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答案】B 【解析】本题需要把题干的意思理解清楚,在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的每一次实验他认 为都不是失败,很明显每一次实验都是一次实践,都是实践过程的一部分,因此答案 B 很明 显就是正确的。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失败,不能说是正确的认识和真理,所以 A 和 D 是错误的。 C 选项表述本身就是错误的,不选。 2.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 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 它是: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答案】A 【解析】本题在考查规律的知识点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规律是客观的,因此选项 B 错误。选项 C、D 本身说法就是错误的。自然规律是自发的,社会则是必须通过人们有意识的行 为来实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 A。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 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 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实物补偿 B.价值补偿 C.增殖补偿 D.劳动补偿 【答案】B 【解析】社会在生产的实现条件是实现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题目中提到产品积 压,而企业被迫倒闭,工厂没有实现使用价值的转让,拥有使用价值,没有得到价值补偿,所 以 B 是正确答案。选项 A 是实物补偿,工厂拥有产品,不涉及补偿问题。选项 C 劳动补偿和选 项 D 增值补偿题干中没有涉及。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 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B.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C.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答案】B 【解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背景是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化革命,科学技术渗透在生 产力之中,所以也意味着生产力的发展。选项 A,工人阶级的斗争也属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阶级斗争。但是更根本的生产力标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 B。选项 C,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 化的原因,不是动力。D 选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产生一定影响,但不是根本推动力量, 所以不是正确答案。 5.192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 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 20 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决定性作用 B.基础性作用 C.辅助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市场经济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 起决定性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A。 6.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A.按党派分配名额 B.按单位分配名额 C.实行差额选举 D.实行等额选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新发展:把 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完善了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常务委员会并赋予其相 应职权;立法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有 力地推动和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C。 7.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A.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B.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C.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故本题正确答案 是 A。 8.文化强则中国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 A.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B.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D.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C。 9.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 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 想变革的原因是: A.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他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把改造国民性置于 优先的地位,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要先从改造国民的思想开始。其他选项均不正确。 10.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 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 政纲: A.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B.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向北洋军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D.把民主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内容。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 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 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其政纲和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正 确选项是 A。 11.1930 年 11 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 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海洋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 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 和红军中存在的: A.“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 B.“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C.“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设政权”的理论 D.“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设想 【答案】B 【解析】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 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但是,当时党内有“左”倾思想的人 仍幻想以大城市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而以林彪为代表的有悲观思想的“右”倾机会主义者, 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针对这种 疑问,1930 年 1 月 5 日,毛泽东为了批判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 文中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即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道路。正确选项是 B,其他选项均不正确。 12.中共七大政治报告指出:“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 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 和洗涤。”这段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 A.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B.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C.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D.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答案】D 【解析】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 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 志。依据题意,此题考查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正确选项是 D,其他均不符合题意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 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 理论体系。其中,公平正义是: A.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B.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C.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D.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的基本内涵。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 理论体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 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使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 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 治的根本保证。所以本题答案是 C。 14.近年来,从“彭宇案”掀起的轩然大波,到“扶老被诬伤老,好人败诉赔钱”等事件的一再发 生,使历来推崇“助人为乐”的国人遭遇了严重的道德考验。2013 年 8 月 1 日,《深圳特区救助 人权益保护规定》的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公民救助行为立法的空白。为此,有媒体撰文《“好 人法”释放道德正能量》,认为该规定无疑会释放出挺好人、做好人的正能量,对社会的净化 不无益处。法律之所以释放道德正能量,是因为: A.法律是道德的基础 B.法律是道德的前提 C.法律是道德的归宿 D.法律是道德的支撑 【答案】D 【解析】道德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

本文档由 sddwt2022-04-06 18:55:51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本站的域名是什么?( 答案:sciwk.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