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x文档 不同贝龄“金蛎1 号” 福建牡蛎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专业资料 > 农林渔牧 > 水产渔业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12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不同贝龄“金蛎1 号” 福建牡蛎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第 1 页 不同贝龄“金蛎1 号” 福建牡蛎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第 2 页 不同贝龄“金蛎1 号” 福建牡蛎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第 3 页 不同贝龄“金蛎1 号” 福建牡蛎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第 4 页 不同贝龄“金蛎1 号” 福建牡蛎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8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不同贝龄“金蛎1 号” 福建牡蛎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内容摘要:

doi:10.6043/j.issn.0438-0479.201704014 不同贝龄“金蛎 1 号”福建牡蛎数量性状的 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巫旗生,宁岳,曾志南*,祁剑飞,郭香,贾圆圆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海洋生物增养殖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洋生物 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厦门361013) 摘要:随机选取 1~4 龄“金蛎 1 号”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各 50 个个体,分别测 量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肉质量(即软体部重量)共 5 个数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 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别计算了不同贝龄对体质量和肉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相关分 析结果显示,除 3 龄群体中壳高和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外,其他贝龄群体均是体质量和肉 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P<0.05)。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对 2 个质量性状分别建立了不同 贝龄组的 8 个多元回归方程。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2 龄群体中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 壳宽,3~4 龄群体则为壳高;各贝龄群体中影响肉质量的主要因素均为壳宽和体质量。决 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结果为福建牡蛎人工选育工作的开展提供 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福建牡蛎;“金蛎 1 号”;数量性状;相关系数;决定系数;通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S917 文献标志码:A 福 建 牡 蛎 ( Crassostrea angulata ) 隶 属 软 体 动 物 门 ( Mollusca ) , 双 壳 纲 (Bivalvia),珍珠贝目(Pterioida),牡蛎科(Ostreidae),巨蛎属(Crassostrea),是 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2015 年中国牡蛎养殖面积 14.15×104 hm2,养殖产量 457.34×104 t,养殖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球之首;其中福建牡蛎养殖面积 3.77×104 hm2 ,占全国的 26.62%,养殖产量 165.96×104 t,占全国的 36.29%[1]。福建牡蛎作为重要的牡蛎养殖品种之 一,但对其进行系统有效的育种研究很少,且未采取相应的种质管理措施,长期人工育苗 导致近交衰退、种质资源退化严重 [2]。形态性状和质量性状作为其重要经济性状,是选择   收稿日期:2017-04-05 录用日期:2017-07-02 基 金项 目: 现 代农 业产 业技 术体 系建 设专 项( nycytx-47 ); 国家 科技 基础 条件 平台 建设 运行 项目 (2015DKA30470);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2014s1477-9) * 通信作者:xmzzn@sina.com 育种和人工育苗工作的重要基础指标 [3-4]。因此,研究形态性状和质量性状之间的关系,明 确影响质量性状的主要指标,对于开展海水贝类人工选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多元回归分 析和通径分析作为研究海水贝类形态性状和质量性状之间关系的主要方法,在栉孔扇贝 ( Chlamys farreri ) [5] 、 华 贵 栉 孔 扇 贝 ( Chlamys nobilis ) [6-7] 、 虾 夷 扇 贝 (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 [8-10] 、 菲 律 宾 蛤 仔 (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 [11-12] 、 四 角 蛤 蜊 ( Mactra veneriformis)[13-14]、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15]、青蛤(Cyclina sinensis)[16]、日本镜 蛤(Dosinia japonica)[17]等海水贝类选择育种上有指导作用。有关牡蛎形态性状和质量性 状关系研究方面,Toro 等 [18-19] 对欧洲牡蛎(Ostrea edulis)和智利牡蛎(Ostrea chilensis) 的壳长、壳高和体质量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林清等 [20]、肖述等[21]、孙泽伟等 [22]分别对香 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福建牡蛎和近 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进行了数量性状比较分析。 “金蛎 1 号”[23-24]福建牡蛎是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贝类遗传育种与养殖团队自 2010 年开始 以贝壳黄色和生长速度(体质量)作为选育目标,采用群体选育方法培育的一种牡蛎新品 种(品种登记号:GS-01-008-2016),至 2015 年已成功选育到第 6 代。本实验以 1~4 龄“金 蛎 1 号”福建牡蛎选育群体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贝龄群体的形态性状和质量性状进行相关分 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了影响不同贝龄群体质量性状的主要形态性状,建立 了不同贝龄群体形态性状和质量性状间的最优回归方程,分析了保留性状对质量性状的通 径系数和决定程度,为“金蛎 1 号”福建牡蛎人工选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2015 年 6 月从石狮深沪湾牡蛎活体种质资源库随机选取 1~4 龄“金蛎 1 号”福建牡蛎各 50 个个体,清除贝体表面附着物,清洗干净后运回实验室进行数量性状测量。 1.2 测量方法 用游标卡尺测量“金蛎 1 号”的壳长(SL)、壳高(SH)、壳宽(SW),精确到 0.02 mm;用纱布吸干表面水分后,用电子天平称量体质量(TW)和肉质量(MW),精确到 0.01 g。 1.3 数据分析 用 Excel 2010 软件对“金蛎 1 号”福建牡蛎各数量性状测定结果进行整理,计算出各性 状的平均值、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初步获得各数量性状的表型参数统计量。参照 Huo 等 [11] 和杜家菊等[25]的方法,用 SPSS 19.0 软件对所测各数量性状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并计算出 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肉质量的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采用逐步回归法剔除偏回归系数不 显著的数量性状,保留偏回归系数显著的数量性状,对体质量和肉质量建立最优多元回归 方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量性状参数的统计分析 1~4 龄福建牡蛎各数量性状表型参数统计结果见表 1。1 龄 SW 和 TW 的变异系数均大 于其他贝龄,分别为 17.68%和 23.16%;3 龄 SH 的变异系数最大,为 10.16%;4 龄 SL 的变 异系数最大,为 12.35%;2 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均小于其他贝龄。各贝龄 MW 的变异系数 均最大,其次是 TW,壳高最小。变异系数作为人工选育的参考依据,变异系数越大时选 择的潜力也越大,可见福建牡蛎的质量性状对比形态性状仍有较大的选择潜力。 表 1 1~4 龄福建牡蛎 5 个数量性状的表型参数 Tab.1 Phenotypic parameters of five quantitative traits in C. angulate of 1~4 year-old stages 1龄 表型参 数 2龄 3龄 4龄 平均值±标准 变异系数 平均值±标准 变异系数/ 平均值±标准 变异系数/ 平均值±标准 变异系数 差 /% 差 % 差 % 差 /% SH/cm 8.91±0.87 9.79 10.82±0.91 8.43 12.03±1.22 10.16 12.59±1.11 8.79 SL/cm 5.33±0.61 11.49 6.07±0.54 8.82 6.48±0.69 10.73 6.39±0.79 12.35 SW/cm 3.43±0.61 17.68 3.85±0.52 13.42 4.17±0.56 13.44 4.63±0.66 14.31 TW/g 69.72±16.15 23.16 120.98±18.48 15.27 182.25±35.30 19.37 211.69±39.80 18.80 MW/g 9.56±2.51 26.29 13.91±2.39 17.15 16.81±4.79 28.52 17.40±4.86 27.93 2.2 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1~4 龄福建牡蛎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见表 2。1 龄群体除 SW 和 MW 之间呈不显著 性相关(p>0.05)外,其他各数量性状间均呈显著性相关(p<0.05),其中 TW 和 MW 相关系数 最大,为 0.687;2 龄群体除 TW 与 SL、SW 之间和 MW 与 SW、TW 之间呈显著性相关 (p<0.05)外,其他各数量性状间均呈不显著性相关(p>0.05),其中 TW 和 MW 相关系数最大, 为 0.539;3 龄群体除 SH 与 SW 之间和 MW 与 SH、SL、TW 之间呈不显著性相关(p>0.05) 外 , 其 他 各 数 量 性 状 间 均 呈 显 著 性 相 关 (p<0.05) , 其 中 SH 和 TW 相 关 系 数 最 大 , 为 0.652;4 龄群体除 TW 与 SH、SW 之间和 MW 与 SH、TW 之间呈显著性相关(p<0.05)外, 其他各数量性状间均呈不显著性相关(p>0.05),其中 TW 和 MW 相关系数最大,为 0.549。 结果显示,1 龄群体与 TW 相关性最大的为 SL,2 龄群体为 SW,3~4 群体则为 SH;除 3 龄 群体 SW 与 MW 相关性最大外,其他群体均为 TW。 表 2 数量性状间表型相关系数 Tab.2 The phenotyp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the quantitative traits 贝龄 参数 SH SL SW TW MW 1龄 SH 1 0.332* -0.338* 0.312* 0.433** 1 0.309* 0.680** 0.383** 1 0.594** 0.219 1 0.687** SL SW TW MW 2龄 SH 1 1 SL -0.048 -0.238 0.274 0.078 1 0.161 0.347* 0.305* 1 0.471** 0.205 1 0.539** SW TW MW 3龄 SH 1 1 SL 0.287* -0.067 0.652** -0.239 1 0.334* 0.642** 0.252 1 0.473** 0.288* 1 0.157 SW TW MW 4龄 SH SL 1 1 -0.036 0.004 0.534** 0.468** 1 0.017

本文档由 sddwt2022-04-08 17:15:25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本站的域名是什么?( 答案:sciwk.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